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双气头”多联产系统 | 第12-14页 |
·简介 | 第12-13页 |
·研究的重点 | 第13-14页 |
·半焦(焦炭)对甲烷转化的促进作用 | 第14-20页 |
·国内外炭材料催化甲烷分解的研究 | 第14-18页 |
·本实验室的前期工作总结 | 第18-20页 |
·焦炉煤气转化过程中的硫组分的迁移和转化 | 第20-23页 |
·半焦和焦炉煤气中的硫 | 第21-22页 |
·硫在还原性气氛下的转化 | 第22-23页 |
·焦炉煤气转化制备合成气热力学分析 | 第23-26页 |
·甲烷制备合成气的方法 | 第23-24页 |
·焦炉煤气制备合成气的特殊性 | 第24-26页 |
·半焦催化焦炉煤气转化制备合成气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 | 第26-27页 |
·本研究的目标和重点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 | 第28-38页 |
·原料的制备与选择 | 第28-29页 |
·半焦及其改性 | 第28页 |
·气体 | 第28-29页 |
·实验装置 | 第29-30页 |
·固定床实验装置 | 第29页 |
·热分析实验装置 | 第29-30页 |
·气体分析 | 第30-34页 |
·色谱及其工作条件 | 第30-31页 |
·色谱分析计算方法 | 第31-34页 |
·半焦中硫含量的分析 | 第34-35页 |
·动力学分析实验 | 第35-38页 |
·固定床实验 | 第35-36页 |
·热分析法测定还原性气氛与半焦作用动力学实验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半焦和碱半焦对CH_4转化的作用 | 第38-52页 |
·半焦及改性半焦热解释出气体的过程 | 第38-43页 |
·半焦热处理过程中气体的释出情况 | 第38-39页 |
·碱半焦热处理过程中气体的释出 | 第39-40页 |
·氢气气氛下半焦的热解 | 第40-43页 |
·半焦存在时CH_4的转化 | 第43-50页 |
·半焦存在时CH_4的转化 | 第43-45页 |
·CH_4转化过程中气体产物组成的分析 | 第45-49页 |
·氢气作用对甲烷转化的影响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第四章 还原性气氛对半焦中硫元素转化的影响 | 第52-64页 |
·数据的处理 | 第52-53页 |
·反应速率 | 第52页 |
·半焦中硫以气态形式脱出的百分率 | 第52-53页 |
·硫元素分析 | 第53页 |
·热解过程中半焦中硫以气态形式脱出的百分率 | 第53-54页 |
·H_2、CO气氛对半焦中硫脱出的影响 | 第54-57页 |
·还原性气氛下半焦中硫的脱出的进一步证实 | 第57-62页 |
·热分析实验 | 第57-60页 |
·CO与HNO_3处理后的半焦的作用 | 第60页 |
·CO与NaOH处理后的半焦的作用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第五章 主要实验结果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 | 第64-76页 |
·化学亲和势分析 | 第64-65页 |
·半焦、碱半焦存在时的CH_4热分解 | 第65-69页 |
·化学亲和势分析 | 第65-67页 |
·动力学分析 | 第67-69页 |
·CO与H_2作用生成CH_4反应 | 第69-70页 |
·还原性气氛下半焦中硫的脱除 | 第70-75页 |
·固定床实验 | 第70-73页 |
·热分析实验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6-80页 |
·引言 | 第76页 |
·主要结论 | 第76-77页 |
·不足之处 | 第77-78页 |
·今后的工作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发表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