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论文选题由来 | 第14-1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20页 |
·相关研究与实践进展 | 第20-26页 |
·研究方法与框架安排 | 第26-29页 |
第二章 公路运输统计现状比较与经验借鉴 | 第29-59页 |
·公路运输统计概述 | 第29-36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9-33页 |
·公路运输属性的讨论 | 第33-34页 |
·公路运输统计职能 | 第34页 |
·公路运输统计范围与内容 | 第34-36页 |
·我国公路运输统计现状 | 第36-40页 |
·发展简要历程 | 第36-37页 |
·公路运输统计现状 | 第37-40页 |
·国外发达国家公路运输统计现状 | 第40-49页 |
·美国公路运输统计现状 | 第40-45页 |
·日本公路运输统计现状 | 第45-47页 |
·加拿大公路运输统计现状 | 第47-49页 |
·中外公路运输统计现状比较 | 第49-57页 |
·异同比较 | 第49-53页 |
·我国公路运输统计不足 | 第53-56页 |
·借鉴与启示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三章 公路运输统计需求分析 | 第59-80页 |
·公路运输信息概述 | 第59-64页 |
·公路运输信息类别归属 | 第59-62页 |
·公路运输信息价值及影响因素 | 第62-64页 |
·公路运输过程信息分析 | 第64-69页 |
·公路运输过程描述 | 第64-66页 |
·公路运输过程信息承载分析 | 第66-68页 |
·公路运输信息统计甄别原则 | 第68-69页 |
·公路运输信息需求主体分析 | 第69-72页 |
·公路运输信息需求内容分析 | 第72-77页 |
·需求内容 | 第72-75页 |
·信息需求缺口 | 第75-77页 |
·填补运输统计数据缺口的选择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四章 全社会公路运输统计 | 第80-102页 |
·全社会公路运输量统计现状 | 第80-85页 |
·发展沿革 | 第80-81页 |
·实施现状 | 第81-83页 |
·存在缺陷 | 第83-85页 |
·统计内容改进 | 第85-89页 |
·内容扩展 | 第85-86页 |
·指标设置 | 第86-88页 |
·表格设计 | 第88-89页 |
·统计方法改进 | 第89-98页 |
·分层标志的确认 | 第90-94页 |
·分层数的确定 | 第94-95页 |
·样本量确定与层内样本分配 | 第95-98页 |
·统计组织保障改进 | 第98-100页 |
·统计数据敏感—统计工作相对独立及构建经济激励机制 | 第98-99页 |
·调查工作困难—以公安交通年检为平台 | 第99-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五章 公路线路运输统计 | 第102-129页 |
·公路线路运输统计概述 | 第102-104页 |
·公路线路运输统计含义 | 第102页 |
·公路线路运输统计意义 | 第102-104页 |
·公路线路运输统计指标体系 | 第104-106页 |
·设计原则 | 第104-105页 |
·指标体系与释义 | 第105-106页 |
·公路线路货物运输统计 | 第106-112页 |
·方法选择 | 第106-107页 |
·抽样框与抽样单元 | 第107页 |
·基础数据采集 | 第107-109页 |
·运行状态指标推算 | 第109-112页 |
·运输对象与地理信息指标统计 | 第112页 |
·公路线路旅客运输统计 | 第112-115页 |
·相关前提交待 | 第112-113页 |
·运行状态指标推算 | 第113-114页 |
·运输对象与地理信息指标 | 第114-115页 |
·实例应用 | 第115-128页 |
·推算精度 | 第115-117页 |
·运行状态与产出成果 | 第117-119页 |
·运输对象与地理信息 | 第119-123页 |
·通道内公铁运输特性比较 | 第123-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第六章 公路区域运输统计 | 第129-148页 |
·公路区域运输统计概述 | 第129-131页 |
·公路区域运输统计含义 | 第129-130页 |
·公路区域运输统计意义 | 第130-131页 |
·本章研究范畴界定 | 第131页 |
·公路区域运输统计指标体系 | 第131-133页 |
·高速公路网络运输统计框架 | 第133-135页 |
·统计调查过程 | 第133页 |
·技术方法 | 第133-135页 |
·高速公路网络运输统计关键技术 | 第135-140页 |
·交通量拆分计算 | 第135-139页 |
·地理数据输入 | 第139-140页 |
·其他内容交待 | 第140页 |
·实例应用 | 第140-147页 |
·交通量拆分计算结果 | 第141-143页 |
·地理信息表示 | 第143-147页 |
·应用结论 | 第147页 |
·本章小结 | 第147-148页 |
第七章 运输地理数据与运输经济区域 | 第148-168页 |
·运输地理数据及应用 | 第148-150页 |
·运输经济区域概述 | 第150-153页 |
·运输经济区域来由 | 第150-152页 |
·运输经济区域内涵 | 第152-153页 |
·运输经济区域划分方法 | 第153-159页 |
·划分原则 | 第153-154页 |
·指标体系构建 | 第154页 |
·划分方法 | 第154-159页 |
·运输经济区域划分与分析实证 | 第159-166页 |
·运输经济区域划分 | 第159-163页 |
·运输经济区域划分结果分析 | 第163-16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6-168页 |
第八章 论文主要研究结论与进一步研究问题 | 第168-171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68-169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69-170页 |
·下一步研究问题 | 第170-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18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80-181页 |
致谢 | 第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