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论文--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论文

两汉护羌校尉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导言第8-12页
 1、选题意义第8页
 2、研究现状第8-11页
 3、研究方法第11页
 4、创新之处(论文特点)和不足第11-12页
一、两汉的羌人和汉羌关系第12-28页
 1、羌人的情况第12-21页
  (1)、分布地域第13-14页
  (2)、支系第14-16页
  (3)、人口和家庭第16-17页
  (4)、牧农业等生计情况第17-19页
  (5)、社会性质和奴隶第19-21页
 2、汉羌的接触交往第21-25页
  (1)、汉人拓地征服、设郡县属国、徙边戍边第21-23页
  (2)、羌人的内徙第23-25页
 3、汉羌的矛盾冲突第25-28页
  (1)、经济方面第25-26页
  (2)、政治方面第26-28页
  (3)、文化方面第28页
二、护羌校尉的设置第28-39页
 1、设置原因第28-29页
  (1)、外交战略的需要第28-29页
  (2)、实际利益的需要第29页
  (3)、治理的特殊需要第29页
 2、始置时间第29-31页
  (1)、武帝元鼎六年(前111)说第29-30页
  (2)、宣帝神爵二年(前60)说第30-31页
 3、称谓第31-38页
  (1)、羌骑校尉第31-32页
  (2)、先行羌者第32-35页
  (3)、护羌使者第35-38页
 4、几度兴废第38-39页
三、职权和官署组织第39-55页
 1、职掌第39-41页
  (1)、政治抚绥,巡行理事第39-40页
  (2)、监视动向,保护交通,警备边境第40页
  (3)、兼理屯田第40-41页
 2、和金城属国都尉的关系第41-46页
  (1)、属国和属国都尉第41-42页
  (2)、金城属国的设置第42-44页
  (3)、护羌校尉并不是金城属国都尉第44-45页
  (4)、金城属国都尉与金城西部都尉第45-46页
 3、级别和地位第46-48页
  (1)、级别第46-48页
  (3)、地位第48页
 4、佐官和属吏第48-51页
  (1)、长史第49页
  (2)、司马第49页
  (3)、从事第49-50页
  (4)、都吏(督邮)第50页
  (5)、主簿第50页
  (6)、使驿(驿使、译)第50-51页
  (7)、其他曹掾第51页
 5、军队构成和兵员数目第51-55页
  (1)、将屯兵第52-53页
  (2)、义从兵第53页
  (3)、属国系统的羌胡骑士第53-54页
  (4)、郡县系统的边地骑士第54-55页
  (5)、屯田系统的屯田兵第55页
四、护羌校尉的历史作为第55-70页
 1、羌人的反抗事件第55-59页
  (1)、西汉第55-56页
  (2)、东汉第56-59页
  (3)、分析第59页
 2、护羌校尉对羌人的治理方略第59-63页
  (1)、方法第59-60页
  (2)、手段第60-62页
  (3)、策略第62-63页
 3、护羌校尉人物事迹表第63-69页
 4、汉末演变第69-70页
五、对羌政策和护羌校尉职务的检讨评议第70-79页
 1、汉羌关系发展的态势第70-72页
 2、对羌政策评析检讨第72-77页
  (1)、两汉民族观和民族政策实例分析第73-76页
  (2)、对羌政策在整体民族政策中的地位第76-77页
 3、职务评价第77-79页
结语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7页
后记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发动机舱的热仿真与热分析
下一篇:随机利率下的联合寿险精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