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现代交流调速系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第11-14页 |
·电力电子技术方面 | 第11-12页 |
·变频器方面 | 第12页 |
·电机控制理论方面 | 第12-13页 |
·微控制器方面 | 第13-14页 |
·实时仿真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实时仿真简介 | 第14-15页 |
·仿真软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页 |
·实时仿真开发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论文的安排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 | 第18-26页 |
·传统基于DSP的伺服系统软件开发流程分析 | 第18页 |
·电机控制通用开发平台硬件总体方案 | 第18-20页 |
·基于该平台的软件设计方案介绍 | 第20-23页 |
·Matlab7.0与TI CCS接口 | 第21-23页 |
·Simulink中ETTIC2000 DSP介绍 | 第23页 |
·基于ETTIC2000的电机控制通用开发平台软件设计 | 第23-24页 |
本章小节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电机控制通用开发平台的硬、软件设计 | 第26-54页 |
·TMS320F2812 DSP最小系统设计 | 第26-28页 |
·电源系统及接口电路设计 | 第28-31页 |
·系统电源的分配 | 第28-29页 |
·电源电路的设计 | 第29-30页 |
·系统的上电顺序 | 第30-31页 |
·键盘、LED与数字量输入/输出电路设计 | 第31页 |
·模拟量输入、输出电路设计 | 第31-33页 |
·功率桥触发电路设计 | 第33-35页 |
·触发信号逻辑综合 | 第33-34页 |
·驱动隔离电路 | 第34-35页 |
·功率驱动电路设计 | 第35-38页 |
·基于IR2130的电机驱动电路 | 第35-37页 |
·RCD缓冲电路的设计 | 第37-38页 |
·相电流、母线电压采样电路设计 | 第38-42页 |
·传统相电流采样电路及其优缺点分析 | 第38-39页 |
·基于IR2175的相电流采样电路设计 | 第39-41页 |
·母线电压采样电路设计 | 第41-42页 |
·保护电路设计 | 第42-43页 |
·霍尔/编码器信号输入调理电路 | 第43页 |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 第43页 |
·硬件抗干扰技术 | 第43-46页 |
·形成干扰的基本要素 | 第44页 |
·抑制干扰的基本措施 | 第44-46页 |
·基于ETTIC2000的电机控制通用开发平台软件设计 | 第46-53页 |
·ETTIC2000的配置 | 第46-47页 |
·基于DSP的在线仿真的设计过程及正确性验证 | 第47页 |
·F2812 eZdsp的参数设置 | 第47-50页 |
·C28x PWM参数设置 | 第50-51页 |
·仿真环境参数设置 | 第51-53页 |
·f2812pwmtest模型在f2812 DSP中的运行结果 | 第53页 |
本章小节 | 第53-54页 |
第四章 高精密转速源在该平台上的实现 | 第54-94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54-55页 |
·电动机的选型 | 第55-56页 |
·永磁同步电机dq轴的数学模型 | 第56-59页 |
·系统控制律设计及调试 | 第59-74页 |
·磁通轨迹法分析 | 第61-66页 |
·同步电动机功角特性及稳定运行分析 | 第66-67页 |
·功角闭环控制策略的提出 | 第67-68页 |
·功角检测原理 | 第68-69页 |
·功角控制策略 | 第69-70页 |
·PID参数模糊自整定算法设计 | 第70-74页 |
·关键技术研究 | 第74-77页 |
·高精度、大范围调速技术 | 第74-76页 |
·低速转矩脉动消除技术 | 第76-77页 |
·电机发热和失步问题的解决 | 第77页 |
·高精密转速源硬件系统总体结构及其在开发平台上的实现 | 第77-78页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78-89页 |
·存储空间分配 | 第79-81页 |
·系统初始化 | 第81-83页 |
·人机交互程序 | 第83-85页 |
·转速控制程序 | 第85-87页 |
·功角检测控制程序 | 第87-88页 |
·软件抗干扰 | 第88-89页 |
·结果分析 | 第89-93页 |
本章小节 | 第93-94页 |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94-96页 |
·工作总结 | 第94-95页 |
·工作展望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0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0页 |
参加科研情况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