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裙的演变和穿着方式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绪论 | 第12-17页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页 |
三、研究的对象 | 第13页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13-15页 |
1、实物分析 | 第13-14页 |
2、文献查证 | 第14页 |
3、图像解读和分析 | 第14-15页 |
4、款式图分析 | 第15页 |
五、术语界定 | 第15-17页 |
第一章 清代之裙的名目整理和种类的划分 | 第17-24页 |
一、裙的起源 | 第17页 |
二、清代裙的名目整理 | 第17-20页 |
1、制度中的裙 | 第17页 |
2、日常生活中的裙 | 第17-20页 |
(1) 马面裙 | 第18-19页 |
(2) 百褶裙 | 第19-20页 |
(3) 凤尾裙 | 第20页 |
三、清代裙的种类 | 第20-24页 |
1、朝裙的种类划分 | 第21-22页 |
(1) 季节分类 | 第21-22页 |
(2) 款式分类 | 第22页 |
2、日常生活中的裙 | 第22-24页 |
(1) 马面裙 | 第22页 |
(2) 百褶裙 | 第22-23页 |
(3) 襕干裙 | 第23页 |
(4) 凤尾裙 | 第23页 |
(5) 凤尾马面裙 | 第23页 |
(6) 套穿之裙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晚清民初裙子装饰技法的演变 | 第24-38页 |
一、裙子图案形式的演变 | 第24-28页 |
1、裙门图案由适合纹样到单独纹样直至消失 | 第24-28页 |
2、裙幅图案逐渐简化 | 第28页 |
二、裙子刺绣技法的演变 | 第28-33页 |
1、文献中对裙子刺绣技法的相关记载 | 第29-31页 |
2、裙子刺绣技法逐渐减少 | 第31-33页 |
三、裙子缘饰的演变 | 第33-38页 |
第三章 晚清民初裙子结构的演变 | 第38-49页 |
一、裙子由两片合为一片 | 第38-39页 |
1、裙腰缝合 | 第38-39页 |
2、侧缝缝合 | 第39页 |
二、马面裙的部分结构消失 | 第39-44页 |
1、裙门由宽变窄直到消失 | 第39-41页 |
2、裙腰消失 | 第41页 |
3、侧襇减少直到消失 | 第41-44页 |
三、裙子尺寸变化 | 第44-49页 |
1、腰围变窄 | 第44-45页 |
2、裙身变短 | 第45-49页 |
第四章 晚清民初裙子面料和颜色的演变 | 第49-56页 |
一、裙子面料的演变 | 第49-52页 |
1、文献中有关面料的记载 | 第49-50页 |
2、由传统面料变为中西结合 | 第50-52页 |
二、裙子颜色的演变 | 第52-56页 |
1、文献中有关色彩名目的记载 | 第52-53页 |
2、色彩由丰富艳丽演变为单一素雅 | 第53-56页 |
第五章 晚清民初之裙的穿着方式及演变 | 第56-61页 |
一、朝裙 | 第56页 |
二、日常生活中的裙穿着方式及演变 | 第56-61页 |
1、日常生活中裙的配伍 | 第56-59页 |
(1) 款式搭配 | 第56-57页 |
(2) 颜色搭配 | 第57-59页 |
2、日常生活中裙穿着方式的演变 | 第59-6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附录 晚清民初女裙实物数据统计表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