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模式的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概述 | 第12页 |
·中小学学生生活方式现状 | 第12-13页 |
·中小学学生健康现状 | 第12页 |
·产生的原因 | 第12-13页 |
·在中小学开展生活方式教育的意义 | 第13-15页 |
·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的依据 | 第13-14页 |
·学校是开展生活方式教育的最适宜场所 | 第14-15页 |
·不同生活方式对中小学生的影响 | 第15-16页 |
·健康生活方式的影响 | 第15页 |
·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 | 第15-16页 |
·中小学生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内容 | 第16-17页 |
·合理营养 | 第16页 |
·培养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 第16页 |
·增加卫生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预防疾病 | 第16-17页 |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第17页 |
·促进心理健康 | 第17页 |
·本研究的思路与结构 | 第17-19页 |
第2章 中美两国中小学生活方式教育的比较研究 | 第19-29页 |
·概述 | 第19页 |
·中美两国中小学生活方式教育内容比较 | 第19-23页 |
·美国中小学生活方式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中国中小学生活方式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中美两国中小学生活方式教育途径、方法比较 | 第23-26页 |
·美国中小学生活方式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 第23-25页 |
·中国中小学生活方式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9页 |
·确立生活方式教育的重要地位 | 第26页 |
·层次分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内容 | 第26-27页 |
·开展实践教育,实现知行统一 | 第27页 |
·优化校园环境,营造健康文明的氛围 | 第27-28页 |
·强化服务职能,实现咨询指导专业化 | 第28-29页 |
第3章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 | 第29-39页 |
·概述 | 第29页 |
·生活方式及健康生活方式的界定 | 第29-30页 |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含义 | 第30页 |
·构建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模式的几方支持 | 第30-32页 |
·政府的关注 | 第30-31页 |
·教育的责任 | 第31页 |
·正规教育系统与非正规教育系统的共同支持 | 第31-32页 |
·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模式的构建 | 第32-34页 |
·转变教育模式 | 第32-33页 |
·关注生活与教育的相结合 | 第33页 |
·关注个体必要的生活技能训练 | 第33页 |
·关注生活方式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 第33-34页 |
·专业教师的培养 | 第34页 |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体系的内容 | 第34-37页 |
·营养与饮食卫生教育 | 第34-35页 |
·运动卫生教育 | 第35页 |
·防止吸烟、酗酒和滥用药物的教育 | 第35页 |
·消费卫生教育 | 第35-36页 |
·个人卫生教育 | 第36页 |
·环境卫生教育 | 第36页 |
·心理卫生教育 | 第36页 |
·生态道德教育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最佳时期 | 第37页 |
·中小学是最佳的教育环境 | 第37页 |
·加强与家庭、社区的配合 | 第37-39页 |
第4章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的干预实验研究 | 第39-45页 |
·概述 | 第39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39-40页 |
·研究对象 | 第39页 |
·研究方法 | 第39-40页 |
·结果 | 第40-43页 |
·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干预前后得分及差值比较 | 第40-42页 |
·干预组和对照组学生干预前后问卷项目分析 | 第42页 |
·学生问卷总分增长值与有关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第5章 小结与展望 | 第45-50页 |
·小结 | 第45页 |
·展望 | 第45-50页 |
·观念的更新 | 第46页 |
·内容的更新 | 第46-48页 |
·实施方式的更新 | 第48页 |
·研究工具的发展方向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