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1页 |
| ·选题依据及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 ·现场总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现场总线技术 | 第9-10页 |
| ·现场总线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现状 | 第10页 |
|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0-11页 |
| 第2章 CAN总线技术及应用 | 第11-16页 |
| ·CAN总线概述 | 第11页 |
| ·CAN总线技术简介 | 第11-14页 |
| ·CAN的分层结构 | 第11-12页 |
| ·CAN的帧类型 | 第12页 |
| ·CAN总线的位数值表示与通信距离 | 第12-13页 |
| ·位定时与同步 | 第13-14页 |
| ·CAN总线通信协议设计 | 第14-16页 |
| 第3章 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 | 第16-24页 |
| ·βC/OS-Ⅱ的特点 | 第16-17页 |
| ·μC/OS-Ⅱ的任务管理和调度 | 第17-19页 |
| ·任务存储空间 | 第17页 |
| ·任务的状态 | 第17-18页 |
| ·任务调度 | 第18-19页 |
| ·μC/OS-Ⅱ的时钟和中断 | 第19-20页 |
| ·μC/OS-Ⅱ中消息传递 | 第20-21页 |
| ·μC/OS-Ⅱ在LPC2294上的移植 | 第21-24页 |
| ·移植条件 | 第21-22页 |
| ·μC/OS-Ⅱ的移植 | 第22-24页 |
| 第4章 LWIP协议栈工作原理及其在ARM7上的移植 | 第24-42页 |
| ·TCP/IP协议族中的几个重要协议简介 | 第24-28页 |
| ·IP协议 | 第24页 |
| ·ARP协议 | 第24-25页 |
| ·ICMP协议 | 第25-26页 |
| ·UDP协议 | 第26-27页 |
| ·TCP协议 | 第27-28页 |
| ·轻量级TCP/IP协议栈LWIP介绍 | 第28-30页 |
| ·LwIP的进程模型 | 第28-29页 |
| ·LwIP的操作系统封装层 | 第29-30页 |
| ·LWIP在ARM7上的移植 | 第30-42页 |
| ·系统初始化 | 第30-31页 |
| ·创建tcp/ip处理进程 | 第31-32页 |
| ·LwIP中的定时事件 | 第32-36页 |
| ·LwIP中mbox的实现 | 第36-42页 |
| 第5章 Ethernet、多路CAN网关系统硬件设计 | 第42-49页 |
| ·系统硬件架构 | 第42页 |
| ·mcp2510应用电路设计 | 第42-43页 |
| ·DM9000网卡控制器硬件电路 | 第43-44页 |
| ·LPC2294中CAN模块 | 第44-47页 |
| ·CAN模块概述 | 第44-45页 |
| ·CAN模块地址映射 | 第45-46页 |
| ·CAN模块接收过滤 | 第46-47页 |
| ·LPC2294中的SPI接口 | 第47-49页 |
| 第6章 Ethernet、多路CAN网关软件设计 | 第49-55页 |
| ·系统软件架构 | 第49页 |
| ·以太网控制器驱动模块 | 第49-50页 |
| ·CAN控制器驱动模块 | 第50-51页 |
| ·中断服务函数 | 第51页 |
| ·接收发送缓冲 | 第51-53页 |
| ·Ethernet-CAN报文转换模块 | 第53-54页 |
| ·UART-CAN报文转换 | 第54页 |
| ·系统任务 | 第54-55页 |
| 第7章 系统测试 | 第55-60页 |
| ·网口连接测试 | 第55页 |
| ·串口—CAN通信测试 | 第55-56页 |
| ·以太网—CAN通信测试 | 第56-58页 |
| ·硬件系统实物 | 第58-60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