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34页 |
·引言 | 第9页 |
·超分子化学简介 | 第9-10页 |
·分子识别的原理 | 第10-12页 |
·阳离子识别 | 第12-14页 |
·阴离子识别及其意义 | 第14-18页 |
·阴离子识别的现状 | 第15页 |
·阴离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对主体分子设计的影响 | 第15-17页 |
·阴离子识别受体 | 第17-18页 |
·阴离子化学传感器 | 第18-25页 |
·阴离子荧光传感器 | 第19页 |
·生色阴离子传感器 | 第19-24页 |
·电化学阴离子传感器 | 第24-25页 |
·亚硝酸根阴离子的检测 | 第25-27页 |
·本论文选题思想 | 第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4页 |
第二章 含硫氮杂大环超分子传感体系的合成及其对离子的识别 | 第34-50页 |
·前言 | 第34-35页 |
·实验部分 | 第35-3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35页 |
·中间产物和Dye 的合成 | 第35-38页 |
·DYE 对离子的识别 | 第38-48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38-39页 |
·Dye 对阳离子的识别 | 第39-43页 |
·Dye 与汞离子的配合物对阴离子的识别 | 第43-48页 |
·小结 | 第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第三章 分析方法的绿色化研究:新型重氮耦联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根 | 第50-67页 |
·引言 | 第50-5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1-52页 |
·基于对硝基苯胺-丙二酸二乙酯的重氮偶联反应测定亚硝酸根 | 第52-56页 |
·实验原理 | 第52页 |
·重氮偶联反应步骤 | 第52-53页 |
·吸收曲线 | 第53页 |
·酸度对重氮化反应的影响 | 第53页 |
·PNA 和DEM 浓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氢氧化钠用量对偶联反应的影响 | 第54页 |
·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54-55页 |
·线性范围、灵敏度与检出限 | 第55页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55页 |
·样品分析 | 第55-56页 |
·对硝基苯胺-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偶联反应测定亚硝酸根 | 第56-60页 |
·实验原理 | 第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页 |
·吸收曲线 | 第56-57页 |
·盐酸浓度影响 | 第57页 |
·PNA 和EAA 用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58页 |
·线性范围、灵敏度与检出限 | 第58-59页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59页 |
·样品分析 | 第59-60页 |
·磺胺-8-羟基喹啉重氮偶联反应测定亚硝酸根 | 第60-64页 |
·实验原理 | 第60页 |
·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吸收曲线 | 第61页 |
·盐酸浓度对重氮反应的影响 | 第61页 |
·氢氧化钠浓度对偶联反应得影响 | 第61-62页 |
·磺胺和8-羟基喹啉用量的影响 | 第62页 |
·重氮、偶联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62-63页 |
·线性范围、灵敏度与检出限 | 第63页 |
·共存离子的影响 | 第63-64页 |
·样品分析 | 第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作者简历 | 第67页 |
教育背景 | 第67页 |
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