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11页 |
| ·国内外社会救助的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 ·社会救助的概念 | 第11-13页 |
| ·社会救助标准 | 第13-14页 |
| ·社会救助主体 | 第14-15页 |
| ·社会救助资金筹措 | 第15页 |
| ·社会救助立法 | 第15-16页 |
| ·西藏社会救助研究综述 | 第16页 |
| ·中西方社会救助理论 | 第16-19页 |
| ·西方社会救助理论 | 第16-17页 |
| ·中国社会救助思想 | 第17-19页 |
|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国内外社会救助比较分析 | 第20-27页 |
| ·发达国家的社会救助及主要经验 | 第20-22页 |
| ·美国的社会救助 | 第20-21页 |
| ·日本的社会救助 | 第21页 |
| ·国外社会救助的主要经验 | 第21-22页 |
| ·国内的社会救助及其主要经验 | 第22-26页 |
| ·我国社会救助概况 | 第22-23页 |
| ·南京市的社会救助 | 第23-25页 |
|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社会救助 | 第25-26页 |
| ·国内社会救助的主要经验 | 第26页 |
| ·国内外社会救助对拉萨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启示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拉萨市社会救助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7-56页 |
| ·拉萨市社会救助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 第27-52页 |
|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第27-30页 |
|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 第30-34页 |
| ·农村“五保”供养 | 第34-36页 |
| ·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 | 第36-39页 |
| ·城乡医疗救助 | 第39-40页 |
| ·教育救助 | 第40-43页 |
| ·住房救助 | 第43-45页 |
| ·法律援助 | 第45-46页 |
| ·就业救助 | 第46-48页 |
| ·灾害救助 | 第48-51页 |
| ·临时救助 | 第51-52页 |
| ·拉萨市社会救助体系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 第52-56页 |
| ·制度因素 | 第52-53页 |
| ·经济因素 | 第53-54页 |
| ·政府因素 | 第54-55页 |
| ·社会因素 | 第55-56页 |
| 第四章 完善拉萨市社会救助体系的对策 | 第56-66页 |
| ·完善社会救助的法制体系 | 第56-57页 |
| ·完善拉萨市社会救助的制度,促进各项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与协调 | 第57-59页 |
| ·促进社会救助主体的多元化 | 第59-61页 |
| ·拓展拉萨市社会救助资金来源渠道 | 第61页 |
| ·丰富救助方式 | 第61-63页 |
| ·完善拉萨市社会救助的评估系统 | 第63-64页 |
| ·完善拉萨市社会救助的监督机制,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效率 | 第64-65页 |
| ·转变政府工作方式,实施科学规范管理 | 第65-66页 |
| 结束语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附录 | 第70-84页 |
| 附录一 拉萨市灾害等级划分 | 第70-74页 |
| 附录二 问卷 | 第74-8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