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符号说明 | 第6-9页 |
1 前言 | 第9-1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吡喹酮的理化性质 | 第10页 |
·吡喹酮药效学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吡喹酮毒理学研究概况 | 第11-13页 |
·吡喹酮在机体组织内的分析方法 | 第13-14页 |
·吡喹酮在哺乳动物上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研究 | 第14-16页 |
·吡喹酮在鱼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研究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7-23页 |
·药品及试剂 | 第17-18页 |
·试验动物 | 第18页 |
·试验条件 | 第18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22页 |
·吡喹酮浸泡和灌服对鲫的急性毒性试验 | 第18-19页 |
·鲫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19-20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20页 |
·肝素钠离心管的制备 | 第20页 |
·样品处理 | 第20-21页 |
·色谱条件 | 第21页 |
·标准曲线制备及最低检测限 | 第21页 |
·回收率及方法精密度测定 | 第21-22页 |
·药物动力学和残留研究 | 第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3 结果 | 第23-35页 |
·吡喹酮浸泡和灌胃对鲫的急性毒性试验 | 第23页 |
·亚急性毒性试验 | 第23-27页 |
·口服或浸泡吡喹酮对鲫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 | 第23页 |
·口服或浸泡吡喹酮对鲫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第23页 |
·口服或浸泡吡喹酮对鲫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的影响 | 第23-27页 |
·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27页 |
·标准曲线及检测限 | 第27-30页 |
·回收率和变异系数 | 第30-31页 |
·药物动力学 | 第31-33页 |
·鲫组织中吡喹酮的残留量测定 | 第33-35页 |
4 讨论 | 第35-42页 |
·关于吡喹酮急性毒性试验 | 第35页 |
·吡喹酮口服和浸泡对鲫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5-37页 |
·吡喹酮口服和浸泡时鲫血清ALP活性的变化 | 第36页 |
·吡喹酮口服和浸泡时鲫血清SOD活性的变化 | 第36页 |
·吡喹酮口服和浸泡时鲫血清ALT活性的变化 | 第36-37页 |
·HPLC色谱条件的优化 | 第37-39页 |
·流动相的选择 | 第37页 |
·检测波长的选择 | 第37-38页 |
·组织样品的处理 | 第38-39页 |
·吡喹酮在鲫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39-41页 |
·吡喹酮在鲫体内的消除规律 | 第41-42页 |
5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51页 |
附图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