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地核中候选轻元素种类和含量研究的意义和现状 | 第11-33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地核中候选轻元素的研究意义 | 第13-17页 |
·确定候选轻元素的约束性条件 | 第17-19页 |
·外地核中候选轻元素研究历史的简介 | 第19-32页 |
·对五种可能的候选轻元素的研究结果 | 第19-26页 |
·候选轻元素组合体系的研究 | 第26-29页 |
·前人研究情况的简介 | 第29-32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第2章 Fe_(92.5)O_(2.2)S_(5.3)样品的Hugoniot线和声速测量原理 | 第33-53页 |
·引言 | 第33页 |
·样品制备和质量检测 | 第33-40页 |
·利用六面顶大腔体压机烧制样品的工艺流程 | 第33-36页 |
·对烧结样品的质量检测结果 | 第36-40页 |
·Hugoniot线测量原理 | 第40-46页 |
·冲击波守恒关系 | 第40-41页 |
·阻滞法(阻抗匹配法)测量原理 | 第41-46页 |
·Hugoniot声速测量原理 | 第46-52页 |
·反向碰撞法测量Hugoniot声速原理 | 第46-48页 |
·光分析法测量Hugoniot声速原理 | 第48-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第3章 Fe_(92.5)O_(2.2)S_(5.3)样品Hugoniot线和声速的实验测量及数据处理结果 | 第53-71页 |
·Fe_(92.5)O_(2.2)S_(5.3)样品Hugoniot线的预估 | 第53-56页 |
·可加性方法 | 第53-55页 |
·预估结果 | 第55-56页 |
·电探针技术:Hugoniot线测量 | 第56-60页 |
·反向碰撞技术:较低压力Hugoniot线及声速测量 | 第60-63页 |
·光分析技术:Hugoniot声速测量 | 第63-69页 |
·高压下O和S对Fe的声速的影响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4章 Fe_(92.5)O_(2.2)S_(5.3)混合物的高压熔化线 | 第71-86页 |
·引言 | 第71页 |
·冲击压缩状态下Fe_(92.5)O_(2.2)S_(5.3)的平衡熔化温度 | 第71-80页 |
·冲击压缩状态下材料发生平衡熔化的判据 | 第71-77页 |
·冲击压缩状态下Fe_(92.5)O_(2.2)S_(5.3)平衡熔化温度 | 第77-80页 |
·Fe_(92.5)O_(2.2)S_(5.3)的高压熔化曲线 | 第80-82页 |
·高压下轻元素对纯铁熔化温度的影响 | 第82-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外地核温度压强环境下Fe-O-S体系的状态方程、声速及外地核中O、S含量的限定 | 第86-106页 |
·引言 | 第86页 |
·外地核的温度剖面 | 第86-88页 |
·任一温度和压强环境下状态方程和声速的计算 | 第88-94页 |
·外地核温度和压强环境下Fe、Fe-O-S体系的密度和声速与PREM模型的比较 | 第94-104页 |
·液态Fe和Fe-O-S体系在外地核温压环境下的密度和声速 | 第94-97页 |
·外地核温度剖面对Fe-O-S体系密度和声速的影响 | 第97-100页 |
·外地核环境下O、S含量各异的Fe-O-S体系的密度和声速 | 第100-104页 |
·外地核中轻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 第104页 |
·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8页 |
致谢 | 第118-11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