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24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 第19页 |
三、研究设计 | 第19-24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9-2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2页 |
(三)论文创新之处 | 第22-24页 |
第一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发展理念提出的基础 | 第24-36页 |
第一节 新时代开放发展理念提出的现实基础 | 第24-29页 |
一、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 第24-26页 |
二、国际政治经济新变局的客观要求 | 第26-27页 |
三、开放实践总结与理论创新的要求 | 第27-29页 |
第二节 新时代开放发展理念提出的理论基础 | 第29-36页 |
一、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 第29-31页 |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溯源 | 第31页 |
三、开放发展理念的发展与创新 | 第31-36页 |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发展理念的内涵和特点 | 第36-46页 |
第一节 新时代开放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 第36-41页 |
一、主动开放:更加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 | 第36-37页 |
二、双向开放:坚持将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 第37-38页 |
三、公平开放:构建公平的内外资发展环境 | 第38-39页 |
四、全面开放:实现全面开放新格局 | 第39-40页 |
五、共赢开放:促进世界经济普惠共赢发展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新时代开放发展理念的突出特点 | 第41-46页 |
一、全局观念:注重整体谋划 | 第41-42页 |
二、战略思维:强调战略定力 | 第42-43页 |
三、价值取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第43页 |
四、世界胸怀:展现大国担当 | 第43-44页 |
五、落脚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 | 第44-46页 |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 | 第46-57页 |
第一节 提升开放发展的自身水平 | 第46-49页 |
一、加大力度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第46-47页 |
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第47页 |
三、重点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 第47-48页 |
四、提高制度性话语权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 | 第49-51页 |
一、推动构建多元开放布局 | 第49页 |
二、扩大构建进口空间布局 | 第49-50页 |
三、完善构建双向投资布局 | 第50-51页 |
第三节 依托“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 | 第51-54页 |
一、推动国内区域协同发展 | 第51-52页 |
二、拓展国际市场发展空间 | 第52-53页 |
三、提升世界范围影响能力 | 第53-54页 |
第四节 倡导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建设开放型世界 | 第54-57页 |
一、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公平公正 | 第54-55页 |
二、推动世界包容创新可持续发展 | 第55-57页 |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发展理念的意义与价值 | 第57-64页 |
第一节 新时代开放发展理念的国内意义 | 第57-59页 |
一、彰显党对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 第57-58页 |
二、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动力 | 第58-59页 |
三、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 第59页 |
第二节 新时代开放发展理念的世界意义 | 第59-64页 |
一、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发展 | 第60-61页 |
二、助力在逆全球化凸显情况下全球性问题的解决 | 第61-62页 |
三、推动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开放型世界建设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