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2页 |
·组合微电极及其应用 | 第6-10页 |
·引言 | 第6页 |
·组合微电极的分类和制作 | 第6-7页 |
·微电极表面的清洗和预处理 | 第7-8页 |
·组合微电极的性质 | 第8-9页 |
·组合微电极的应用 | 第9-10页 |
·印刷电极的发展及应用 | 第10-16页 |
·引言 | 第10页 |
·天然生物分子 | 第10-13页 |
·环境和工业应用 | 第13-16页 |
·碳纳米管在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碳纳米管的分类和结构 | 第16页 |
·碳纳米管的性质 | 第16-17页 |
·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及预处理 | 第17-18页 |
·碳纳米管在电化学修饰电极中的应用 | 第18页 |
·普鲁士蓝在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普鲁士蓝电化学化学传感器敏感膜的制备 | 第18-19页 |
·普鲁士蓝在电分析化学修饰电极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组合微电极的研制及其对茶叶中铅的检测 | 第22-34页 |
·引言 | 第22-25页 |
·铅的危害 | 第22页 |
·茶叶中铅的来源 | 第22页 |
·铅的检测方法 | 第22-25页 |
·实验部分 | 第25-26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25页 |
·电极的制作 | 第25页 |
·样品预处理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26-33页 |
·铂盘组合微电极的表征 | 第26-28页 |
·自制铂组合微盘电极的特点 | 第28-30页 |
·铅在微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 第30页 |
·沉积时间和沉积电位对溶出峰电流的影响 | 第30页 |
·不同支持电解质及pH 值的影响 | 第30-31页 |
·溶出参数的影响 | 第31页 |
·干扰实验 | 第31页 |
·线性范围和重现性 | 第31-32页 |
·样品检测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印刷碳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对痕量汞的检测 | 第34-44页 |
·引言 | 第34-35页 |
·实验部分 | 第35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35页 |
·实验步骤 | 第35页 |
·电极的制作 | 第3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5-43页 |
·丝网印刷电极的预处理和表征 | 第35-39页 |
·汞在SPCE 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 第39页 |
·汞的氧化和氯离子的干扰研究 | 第39-40页 |
·实验条件选择 | 第40-41页 |
·沉积时间对检测限和线性范围的影响 | 第41-43页 |
·干扰实验 | 第43页 |
·样品测定 | 第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碳纳米管修饰的普鲁士蓝/碳印刷电极的研制及其用于过氧化氢检测 | 第44-56页 |
·引言 | 第44页 |
·实验部分 | 第44-45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碳纳米管修饰印刷电极的制作 | 第45页 |
·PB 膜修饰电极的制作 | 第45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45-54页 |
·碳纳米管修饰印刷电极的表征 | 第45-47页 |
·MWNTs 和PB 修饰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PB/SPCE 和MWNTs-PB/SPCE 的表征 | 第48-50页 |
·修饰电极对过氧化氢的催化氧化 | 第50-51页 |
·稳定性和重现性的研究 | 第51-52页 |
·pH 的影响 | 第52页 |
·工作电位的选择 | 第52-54页 |
·灵敏度和检测 | 第54页 |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在研期间发表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