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汁饮料主剂生产工艺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前言 | 第9-18页 |
| ·饮料主剂 | 第9-12页 |
| ·主剂的优点 | 第9-10页 |
| ·主剂的作用 | 第10页 |
| ·饮料主剂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影响混浊饮料主剂稳定性的因素 | 第11-12页 |
| ·生姜、生姜风味物与生姜饮料 | 第12-17页 |
| ·生姜的药理保健功能 | 第12页 |
| ·生姜饮料深加工有助于消化生姜原料 | 第12-13页 |
| ·生姜风味物质 | 第13-15页 |
| ·生姜饮料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17-18页 |
| ·姜汁饮料研究的目的 | 第17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8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18页 |
| ·主要仪器 | 第18页 |
| ·实验方法 | 第18-27页 |
| ·鲜姜风味物质的萃取 | 第18-19页 |
| ·鲜姜、干姜风味物的对比实验 | 第19-20页 |
| ·鲜姜萃取液的抗褐变处理 | 第20页 |
| ·姜油树脂、姜油乳化体系的选择 | 第20-21页 |
| ·主剂稳定剂的筛选 | 第21-24页 |
| ·内相密度与粘度的调整 | 第24页 |
| ·主剂的配方设计 | 第24-25页 |
| ·姜汁饮料配方 | 第25-27页 |
| ·充气姜汁饮料的配方 | 第27页 |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7-28页 |
| ·鲜、干萃取物的GC-MS检测 | 第27页 |
| ·光散射粒径分布法 | 第27页 |
| ·密度计测定法 | 第27页 |
| ·乌氏粘度计测定法 | 第27-2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8-58页 |
| ·生姜的萃取工艺 | 第28-29页 |
| ·鲜姜、干姜风味物的对比 | 第29-33页 |
| ·鲜姜、干姜萃取液的感观评价 | 第29页 |
| ·鲜姜、干姜GC-MS测定结果 | 第29-33页 |
| ·萃取液抗褐变实验 | 第33页 |
| ·姜油树脂,姜油乳化体系的选择 | 第33-38页 |
| ·乳化姜油树脂、姜精油的最适HLB值 | 第33-35页 |
| ·乳化体系稳定常数ke的测定 | 第35-37页 |
| ·姜油树脂,HLB值,乳化剂用量关系的探讨 | 第37-38页 |
| ·饮料主剂稳定剂的选择 | 第38-48页 |
| ·五种稳定剂的显微图片 | 第38-44页 |
| ·物理性质的调整 | 第44-48页 |
| ·主剂配料的选择 | 第48-55页 |
| ·正交实验结果 | 第48页 |
| ·几种乳剂(主剂)的粒径分布 | 第48-54页 |
| ·姜辣香精的配方及工艺 | 第54-55页 |
| ·姜汁饮料配方 | 第55-57页 |
| ·甜味剂的筛选 | 第55页 |
| ·姜味香精的配方初选 | 第55-56页 |
| ·姜汁饮料配方的细选 | 第56-57页 |
| ·充气姜汁饮料的配方 | 第57-58页 |
| 4 讨论 | 第58-61页 |
| ·关于主剂稳定性测定方法 | 第58-59页 |
| ·主剂风味的典型性 | 第59-61页 |
| 5 结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附录一:姜汁饮料产品的指标 | 第66-68页 |
| 1 感官指标 | 第66页 |
| 2 理化指标 | 第66页 |
| 3 微生物指标 | 第66-67页 |
| 4 姜汁饮料产品照片 | 第67-68页 |
| 附录二:鲜姜、干姜香气化学成分GC-MS分析结果 | 第68-77页 |
| 附录三:生姜中主要的风味成分及结构 | 第77-82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