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8页 |
第一章 《超级女声》在中国引起轰动 | 第8-17页 |
第一节 《超级女声》走红的过程简介 | 第8-17页 |
一、内部原因 | 第9-14页 |
二、外部原因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文艺娱乐节目概论 | 第17-28页 |
第一节 文艺娱乐节目的概念 | 第17页 |
第二节 文艺娱乐节目的受众结构 | 第17-18页 |
第三节 中国文艺娱乐节目的发展阶段 | 第18-22页 |
一、表演类综艺晚会时期—明星+表演 | 第18-19页 |
二、游戏娱乐时期—明星+游戏 | 第19-20页 |
三、益智博彩时期—游戏+知识 | 第20-21页 |
四、“真人秀”时期—平民+“秀” | 第21-22页 |
第四节 中国文艺娱乐节目的竞争格局 | 第22-28页 |
一、中央电视台重新崛起,再次占领全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收视高地 | 第23-25页 |
二、省级卫视不断突破地域限制,在夹缝中寻求突围的方向 | 第25页 |
三、省级地面台力求做强做大,占领卫星频道向外拓展而忽视的本地市场 | 第25-26页 |
四、城市台娱乐节目面临覆盖面小和制作成本高的局限,困难重重 | 第26-27页 |
五、民营制作公司在娱乐节目市场化方面的探索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超级女声》带给中国文艺娱乐节目的反思 | 第28-40页 |
第一节 中国文艺娱乐节目的不足 | 第28-35页 |
一、中国的文艺娱乐节目大多数是属于“美丽产品”、“精英文化”,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安排好,是完美观念下的产品,缺乏平民视角。 | 第28-29页 |
二、中国的文艺娱乐节目形式比较单一,大多沿用“明星表演”的模式,缺乏创新意识,“克隆”成了娱乐节目的致命伤。 | 第29-31页 |
三、中国的文艺娱乐节目传播内容趋向“弱智化”、“审丑化”,缺乏文化和精神内涵,粗俗化倾向严重,娱乐观众变成了“愚乐”观众。 | 第31-34页 |
四、电视媒体总是以引导大众的角色,没有和大众真正融合在一起,屏幕内外传受双方的心理距离大。 | 第34-35页 |
第二节 中国文艺娱乐节目的新发展 | 第35-36页 |
一、数量正在减少,质量不断提高 | 第35-36页 |
二、有些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彻底放弃了明星名人名主持的老路,改走平民化的道路,使节目市场回复了某些繁荣的景象。 | 第36页 |
三、娱乐节目与其他类型的节目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 第36页 |
第三节 中国文艺娱乐节目的发展出路 | 第36-40页 |
一、坚守节目品味,健康面对观众,提高娱乐传播的文化内涵。 | 第37页 |
二、坚持平民主义路线,增添人文关怀,加强娱乐节目的互动传播。 | 第37页 |
三、不断创新,实施立体化、本土化的传播策略。 | 第37-38页 |
四、坚持原创,寓教于乐 | 第38页 |
五、实现“本土化”传播 | 第38-39页 |
六、进行“分众化”的尝试,对娱乐节目重新定位。 | 第39-40页 |
第四章 中国文艺娱乐节目典型案例分析 | 第40-48页 |
第一节 《综艺大观》 | 第40-42页 |
第二节 《快乐大本营》 | 第42-44页 |
第三节 《艺术人生》 | 第44-45页 |
第四节 《幸运52》 | 第45-48页 |
注释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论文发表清单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