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形态学论文--动物胚胎学(动物发生学、动物胎生学)论文

红鲫(♀)×团头鲂(♂)的受精细胞学和早期胚胎发育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3页
   ·鱼类多倍体发生第10-14页
     ·自然界中的多倍体鱼类第10-11页
     ·鱼类远源杂交产生多倍体后代第11-13页
     ·多倍体产生的机理第13-14页
   ·异源四倍体鲫鲤的产生背景第14-16页
   ·三倍体鱼的不育性和经济性第16-17页
   ·鱼类受精生物学研究第17-21页
     ·受精生物学在远源杂交及多倍体研究的中的作用第18-19页
     ·鱼类雌核发育的受精生物学研究第19-21页
   ·红鲫(♀)×团头鲂(♂)的性状特点第21-23页
     ·受精率和孵化率第21页
     ·外形特征第21-22页
     ·染色体检测第22页
     ·杂交后代的育性第22-23页
第二章 红鲫(♀)×团头鲂(♂)的受精细胞学第23-27页
   ·材料与方法第23-24页
     ·实验材料第23页
     ·方法第23-24页
   ·结果第24-27页
     ·精子入卵第24页
     ·精子星光的形成与第二极体的排出第24页
     ·雄性原核的形成第24-25页
     ·雌性原核的形成第25页
     ·两原核的融合第25-26页
     ·卵裂第26-27页
第三章 红鲫(♀)×团头鲂(♂)的早期胚胎发育研究第27-31页
   ·材料与方法第27页
     ·实验材料第27页
     ·方法第27页
   ·结果第27-31页
     ·受精卵第27页
     ·卵裂期第27-28页
     ·囊胚期第28页
     ·原肠期第28页
     ·神经胚期第28-29页
     ·器官形成期第29页
     ·孵化期第29-31页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第31-41页
   ·红鲫(♀)×团头鲂(♂)的早期胚胎发育第31页
   ·鲫鲂杂交后代中发现三倍体和四倍体第31-32页
   ·鲫鲂杂交产生四倍体后代的机制第32-34页
   ·鲫鲂杂交产生三倍体后代可能的原因第34页
   ·多倍体与进化第34-36页
   ·异源四倍体鲫鲂应用前景展望第36-37页
   ·本实验的不足和今后探究的方向第37-41页
参考文献第41-51页
附录1 硕士期间撰写、发表与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颞叶癫痫大鼠海马Eph表达变化对轴突出芽和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下一篇:试论冷战后中日关系演进中的美国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