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延迟和环状拓扑的网络时钟同步系统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6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时钟同步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硬件实现的时钟同步 | 第9页 |
·软件实现的时钟同步 | 第9-11页 |
·多主机间的时钟同步 | 第11-12页 |
·环状逻辑拓扑的相关技术 | 第12-14页 |
·令牌环网简介 | 第12页 |
·Chord 系统简介 | 第12-14页 |
·论文的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面向延迟的时钟同步研究 | 第16-28页 |
·相关术语 | 第16-17页 |
·同步模型研究基础 | 第17-19页 |
·Moon 同步方法 | 第17-18页 |
·Li Zhang 同步方法 | 第18-19页 |
·Altair & Vega 同步方法 | 第19-22页 |
·同步模型推导 | 第19-20页 |
·同步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20-22页 |
·同步环的引入及其协同同步模型 | 第22-23页 |
·网络拥塞对时钟同步的影响 | 第23-24页 |
·同步精度的理论分析 | 第24-27页 |
·A&V 方法的参数分布 | 第24-25页 |
·A&V 方法的参数区间估计 | 第25-26页 |
·环同步方法的误差估计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动态同步拓扑环研究 | 第28-37页 |
·同步拓扑环设计需求 | 第28页 |
·基点的功能需求 | 第28-30页 |
·同步拓扑环的建立 | 第30-31页 |
·同步拓扑环的自维护 | 第31-35页 |
·网络同步距离的生成和计算 | 第31-32页 |
·同步结点的加入 | 第32页 |
·同步结点的撤离 | 第32-35页 |
·同步拓扑环的退出 | 第35页 |
·同步拓扑环的稳健性分析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37-47页 |
·系统设计需求概述 | 第37页 |
·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37-38页 |
·同步环操作模块的功能设计和划分 | 第38页 |
·时钟同步操作模块的功能设计和划分 | 第38页 |
·系统中的数据 | 第38-39页 |
·系统实现 | 第39-46页 |
·同步拓扑环的实现 | 第40-43页 |
·面向延迟的时钟同步的实现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系统实验结果分析与研究 | 第47-60页 |
·时钟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 | 第47页 |
·实验环境的搭建 | 第47-48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56页 |
·同步拓扑环的检测 | 第48-52页 |
·同步拓扑环的建立 | 第48-49页 |
·同步拓扑环的解除 | 第49-50页 |
·同步拓扑环的加入 | 第50-51页 |
·同步拓扑环的撤离 | 第51-52页 |
·时钟同步功能的测试 | 第52-56页 |
·时钟同步的基准测试 | 第52-54页 |
·结点间同步模型测试 | 第54页 |
·环同步测试 | 第54-55页 |
·同步拓扑环的变化对时钟同步的影响 | 第55-56页 |
·对模型参数和累积误差的扩展分析 | 第56-57页 |
·各时钟系统性能比较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总结 | 第60页 |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附录一 安装和使用说明 | 第65-70页 |
作者简介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