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科学基础理论论文--建筑空间理论论文

基于运动和视觉的设计方法--以桢文彦为例

论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序言第8-11页
 一、论文的缘起第8-9页
 二、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9-10页
 三、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四、论文的相关立场第10-11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11-15页
 1. 现实背景第11-13页
     ·异质化的都市环境第11-12页
     ·作为利益和物质客体的建筑第12-13页
     ·城市与建筑关系的失衡第13页
 2. 理论背景第13-14页
 3. 人物背景第14页
 4. 本章小结第14-15页
第二章 建筑中的运动和视觉第15-29页
 1. 运动、视觉的概念界定第15-17页
     ·运动和视觉的概念第15-16页
     ·运动和视觉的概念说明第16页
     ·运动和视觉的相关属性第16-17页
 2. 建筑学语境中的运动和视觉第17-26页
     ·运动和视觉的主体性凸现第17-20页
     ·建筑历史中的运动视觉(线性的描述)第20-26页
 3. 从可画到不可画——运动、视觉关系的历史思辩第26-27页
 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桢文彦的运动和视觉思考第29-46页
 1. 现代主义的反思——建筑到城市第29-33页
     ·标准理性的现代主义图景第30-31页
     ·建筑逻辑的城市思考第31页
     ·自足建筑逻辑的缺憾——运动视觉的建筑局限第31-33页
 2. 桢文彦的批判的现代主义运动视觉思考第33-40页
     ·运动与视觉作为一种批判的工具——桢文彦运动和视觉的批判性第34-35页
     ·运动与视觉思考的传统根源——奥第35-37页
     ·从城市、聚落建立的运动视觉独特思考——在东方和西方之间第37-40页
 3. 运动与视觉思考的理论表述——集群形态理论第40-45页
     ·集群形态理论的发展第40-42页
     ·集群形态理论的核心第42-43页
     ·关注运动和视觉的设计方法——集群形态理论第43-45页
 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桢文彦的运动和视觉思考——实践第46-66页
 1. 城市范围的建筑的集群形态——代官山街区第46-58页
     ·代官山街区背景第46-47页
     ·项目概况第47-50页
     ·代官山集群形态中的运动和视觉第50-55页
     ·运动和视觉分析第55-58页
 2. 建筑尺度之下流动的空间体第58-64页
     ·功能单元作为“群”的元素第58页
     ·流动空间体的实现——公共空间内化第58-59页
     ·流动空间体的实现运动和视觉第59-60页
     ·流动空间体的运动和视觉第60页
     ·流动空间体的运动和视觉分析第60-64页
 3. 城市与建筑之间——城市房间第64-65页
     ·城市房间第64页
     ·形式表现第64-65页
 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结语第66-72页
 1. 价值观的选择第66-68页
     ·宏观城市和微观城市第66-67页
     ·都市性和都市化第67-68页
     ·传统和现代第68页
 2. 实践方式的选择第68-70页
     ·实践姿态——介入空间第68-69页
     ·运动作为建筑和城市支配性的组织力量第69-70页
 3. 运动和视觉讨论对我国当前实践的指导意义——当代中国的实践第70-72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72-74页
图片来源第74-76页
后记第76-77页
致谢第77-78页
附录第78-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习得性LTP中清醒大鼠海马齿状回几种氨基酸的变化
下一篇:粗粒土力学特性三轴试验与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