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0. 导论 | 第12-17页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页 |
·命题的提出及论证路径 | 第13-17页 |
·命题的逻辑起点—煤矿生产安全是一个法律问题吗 | 第13-14页 |
·核心命题的提出—法律能够对煤矿生产安全进行有效规制 | 第14-15页 |
·命题的论证路径—文章的基本结构 | 第15-16页 |
·据以确证核心命题的三个理论 | 第16-17页 |
1. 煤矿生产安全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 | 第17-26页 |
·煤矿生产安全法律规制的宪政基础 | 第17-20页 |
·国家对经济活动的法律规制是一项基本的宪法权利 | 第17-18页 |
·宪法对公民生命权的保障 | 第18-20页 |
·社会性规制理论 | 第20-23页 |
·煤矿生产安全存在外部性 | 第21页 |
·煤矿生产安全存在信息不对称 | 第21-22页 |
·煤矿生产安全法律规制的公共物品属性 | 第22-23页 |
·煤矿生产安全法律规制的法律价值 | 第23-26页 |
·秩序价值 | 第23-24页 |
·正义价值 | 第24-26页 |
2. 煤矿生产安全存在的问题、影响和成因 | 第26-30页 |
·我国煤矿生产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影响 | 第26-27页 |
·我国煤矿生产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页 |
·我国煤矿生产安全问题造成的影响 | 第26-27页 |
·我国煤矿生产安全问题的主要成因 | 第27-30页 |
·直接原因 | 第27-28页 |
·间接原因 | 第28-30页 |
3. 煤矿生产安全法律制度之中外比较 | 第30-38页 |
·国外煤矿生产安全法律制度述评 | 第30-35页 |
·国外煤矿生产安全法律制度概况 | 第30页 |
·国外煤矿生产安全法律的特点 | 第30-35页 |
·我国现行煤矿生产安全法律制度概况 | 第35-38页 |
·按照立法主体与不同位阶进行的划分 | 第35-36页 |
·按照调整对象的不同进行的划分 | 第36-38页 |
4. 煤矿生产安全法律规制对策与路径选择 | 第38-50页 |
·加强安全文化意识的法律引导 | 第38-41页 |
·国外的优秀经验—以澳大利亚为例 | 第38-39页 |
·我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第39-41页 |
·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实现二者关系法治化 | 第41-44页 |
·中央与地方政策目标不一致 | 第41-43页 |
·制定《中央与地方关系法》,使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 | 第43-44页 |
·科学设置采矿许可标准,改革安全监管体制,预防规制失灵 | 第44-48页 |
·科学设置采矿许可标准 | 第44-45页 |
·改革现有监管体制 | 第45-46页 |
·规制规制者,提升法律规制效果 | 第46-48页 |
·完善我国煤矿生产安全法律制度之进路 | 第48-50页 |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 第48页 |
·提高立法质量 | 第48-49页 |
·立法体系之框架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