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6页 |
一、虚假语用预设的阐释 | 第6-19页 |
(一) 虚假语用预设的界定 | 第6-8页 |
(二) 虚假语用预设的超常性 | 第8-12页 |
(三) 虚假语用预设与相似概念辨析 | 第12-14页 |
(四) 虚假语用预设的认知解读 | 第14-19页 |
二、虚假语用预设的类型 | 第19-29页 |
(一) 虚假语用预设类型划分标准五——“预设的合作原则” | 第20-21页 |
(二) 虚假语用预设类型分析 | 第21-29页 |
三、虚假语用预设的实现途径 | 第29-35页 |
(一) 打破语篇信息流的常规布局 | 第30-31页 |
(二) 诱导对方误解话语意图 | 第31-33页 |
(三) 转移语句焦点 | 第33-34页 |
(四) 利用语用模糊的多种言外之力 | 第34-35页 |
四、虚假语用预设的功能 | 第35-45页 |
(一) 信息功能 | 第36页 |
(二) 行为功能 | 第36-41页 |
(三) 美学功能 | 第41-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