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海域表层海水重金属Cu~(2+)的络合容量研究
| 摘 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0 引言 | 第9-11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1-30页 |
| ·天然水中的重金属 | 第11-14页 |
| ·天然水中重金属的来源 | 第12页 |
| ·重金属的形态 | 第12-13页 |
| ·重金属对生物的危害 | 第13-14页 |
| ·天然水中的配位体 | 第14-15页 |
| ·络合容量定义 | 第15-17页 |
| ·络合容量的测定方法 | 第17-20页 |
| ·影响络合容量测定的因素 | 第20-23页 |
| ·不同测定方法的影响 | 第20-21页 |
| ·水样处理方式的影响 | 第21页 |
| ·参考金属选择的影响 | 第21-22页 |
| ·pH的影响 | 第22页 |
| ·其它金属阳离子的影响 | 第22-23页 |
| ·络合容量数据处理方法 | 第23-25页 |
| ·工作曲线的选择 | 第23页 |
| ·数据处理的方法 | 第23-25页 |
| ·国内外络合容量的研究状况 | 第25-28页 |
| ·天然水体络合容量的研究 | 第25-26页 |
| ·络合容量与其它参数的关系 | 第26-27页 |
| ·天然有机质中络合容量的研究 | 第27-28页 |
| ·黄海重金属研究概况 | 第28-30页 |
| 2 研究意义、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30-34页 |
| ·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 ·创新点 | 第33-34页 |
| 3 实验部分 | 第34-40页 |
| ·仪器 | 第34页 |
| ·试剂 | 第34-35页 |
| ·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35-36页 |
| ·器皿清洗 | 第35页 |
| ·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35-36页 |
| ·工作电极的制备、处理与净化 | 第36-37页 |
| ·沾汞 | 第36页 |
| ·旧汞膜的清除 | 第36-37页 |
| ·工作电极的重现性 | 第37页 |
| ·样品测定及数据处理 | 第37-39页 |
| ·样品测定 | 第37-38页 |
| ·数据处理 | 第38-39页 |
| ·标准回收实验 | 第39-40页 |
| 4 黄海海域表层海水的CuCC | 第40-48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40-42页 |
| ·地理位置及特征 | 第40页 |
| ·海区水文特征 | 第40-42页 |
| ·样品采集 | 第42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47页 |
| ·数据准确性分析 | 第44页 |
| ·CuCC和lgK的平面分布特征 | 第44-45页 |
| ·与其它海域对比 | 第45-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5 日照港养殖区表层海水的CuCC | 第48-55页 |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48页 |
| ·研究意义 | 第48-49页 |
| ·样品采集 | 第49-50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54页 |
| ·数据准确性分析 | 第50-51页 |
| ·CuCC和lgK的平面分布特征 | 第51-52页 |
| ·络合容量和COD的相关性 | 第52-53页 |
| ·与黄海海域对比 | 第53-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6 CuCC与COD和DOC关系初探 | 第55-63页 |
| ·研究意义 | 第55页 |
| ·样品采集 | 第55-57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7-62页 |
| ·实验结果 | 第57-60页 |
| ·CuCC与lgK的变化趋势 | 第60-61页 |
| ·CuCC与COD、DOC关系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7 总结 | 第63-65页 |
| ·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 ·存在的问题与可持续研究的问题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