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6页 |
第一部分 导言 | 第16-19页 |
·研究动因 | 第16-17页 |
·探讨的问题 | 第17-18页 |
·研究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及基本理论模型 | 第19-29页 |
·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文献回顾 | 第19-24页 |
·邹恒甫和张涛 | 第20页 |
·林毅夫和刘志强 | 第20-21页 |
·乔宝云 | 第21页 |
·钱颖一等 | 第21-22页 |
·张晏、龚六堂 | 第22页 |
·殷德生 | 第22-23页 |
·胡书东 | 第23页 |
·沈坤荣、付文林 | 第23-24页 |
·基本理论模型 | 第24-29页 |
·家庭部门 | 第25页 |
·企业部门 | 第25-26页 |
·政府部门 | 第26页 |
·经济增长率 | 第26-29页 |
第三部分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探讨 | 第29-37页 |
·经济增长对财政分权的影响 | 第29-32页 |
·经济发展对财政分权的收入需求效应 | 第29-31页 |
·经济发展对财政分权的间接需求效应 | 第31-32页 |
·经济发展对财政分权的供给效应 | 第32页 |
·财政分权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 | 第32-37页 |
·财政分权通过影响公共部门的产出影响经济总产出 | 第32-33页 |
·财政分权通过影响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影响经济增长 | 第33页 |
·政府向市场分权有助于整体经济效率的提高 | 第33页 |
·财政分权具有激励地方政府大力发展本地区经济的内在机制 | 第33-34页 |
·财政分权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制度创新 | 第34-35页 |
·财政分权对政府管制和政策协调产生影响 | 第35页 |
·财政分权通过影响预算约束从而影响经济效率 | 第35-37页 |
第四部分 中国财政分权改革演进过程 | 第37-48页 |
·财政包干 | 第37-42页 |
·财政包干体制的沿革 | 第37-40页 |
·财政包干制的评价 | 第40-42页 |
·分税制 | 第42-48页 |
·1994 年分税制改革的内容 | 第42-44页 |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调整和完善 | 第44-45页 |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的简要评价 | 第45-48页 |
第五部分 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结果分析 | 第48-66页 |
·财政分权对政府规模的影响 | 第48-51页 |
·财政分权对预算内外资金的影响 | 第51-54页 |
·财政分权对纵向财力配置的影响 | 第54-57页 |
·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角度分析 | 第54-56页 |
·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角度分析 | 第56-57页 |
·财政分权对财政横向公平的影响 | 第57-62页 |
·总体分析 | 第57-59页 |
·不同区域分析 | 第59-62页 |
·财政分权对财政自给率的影响 | 第62-66页 |
第六部分 基于Panel-Data 的省际财政分权与地区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 第66-74页 |
·Panel-data 模型基本类型 | 第66-67页 |
·Panel-data 模型形式的设定 | 第67-69页 |
·经验模型 | 第69-71页 |
·估计结果 | 第71-74页 |
第七部分 财政分权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74-83页 |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74-78页 |
·财政分权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分析 | 第78-83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88-89页 |
附数据表 | 第89-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