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本文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问题银行及其市场退出的法律概述 | 第13-15页 |
一、问题银行及其种类 | 第13-14页 |
二、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法律定位与界分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问题银行市场退出产生之诱因——问题银行的产生、路径依赖 | 第15-23页 |
一、银行的脆弱性与问题银行 | 第15-16页 |
二、“委托—代理”冲突与问题银行 | 第16-18页 |
三、金融市场失灵与问题银行 | 第18-20页 |
四、金融监管失灵与问题银行 | 第20-23页 |
第三部分 我国问题银行市场退出必要性分析——问题银行具有马太效应的负外部性 | 第23-27页 |
一、问题银行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的负外部性 | 第23页 |
二、我国问题银行的负外部效应的表现 | 第23-27页 |
第四部分 我国问题银行市场退出法律制度构建和设想 | 第27-42页 |
一、我国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原则 | 第27-29页 |
二、我国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类型和方式 | 第29-33页 |
三、我国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法律制度构建和设想 | 第33-40页 |
四、问题银行市场退出的监管机构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