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 ·引言 | 第7页 |
| ·选题背景和课题来源 | 第7-10页 |
| ·选题背景 | 第7-10页 |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国内外可视电话的发展和现状 | 第10-11页 |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可视电话技术研究 | 第13-25页 |
| ·公用电话网的视频标准-H.324 | 第13-17页 |
| ·H.324的系统结构 | 第13-14页 |
| ·H.324的协议栈 | 第14-16页 |
| ·H.324的新发展 | 第16-17页 |
| ·philips TM1300简介 | 第17-19页 |
| ·TM1300的特性 | 第17页 |
| ·TM1300的内部结构 | 第17-19页 |
| ·pSOS系统简介 | 第19-23页 |
| ·pSOS的基本概念 | 第19-22页 |
| ·pSOS的系统环境 | 第22-23页 |
| ·pSOS的组成构件 | 第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H.263在可视电话中的研究设计与实现 | 第25-44页 |
| ·H.263标准介绍 | 第25-30页 |
| ·H.263的编码格式 | 第28-29页 |
| ·H.263的帧格式 | 第29页 |
| ·H.263的数据格式 | 第29-30页 |
| ·H.263的特点 | 第30页 |
| ·H.263算法及实现 | 第30-43页 |
| ·运动估计和模式选择 | 第31-38页 |
| ·DCT变换 | 第38-41页 |
| ·量化 | 第41-42页 |
| ·游程长度编码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基于Trimedia平台的H.263的优化 | 第44-56页 |
| ·优化的整体原则 | 第44-45页 |
| ·基于程序的优化 | 第45-52页 |
| ·核心算法的优化 | 第45-50页 |
| ·局部代码的优化 | 第50-52页 |
| ·基于专用指令的优化 | 第52-54页 |
| ·DSPIDUALADD指令 | 第53页 |
| ·MERGELSB和 MERGEMSB指令 | 第53-54页 |
| ·对内存分配的优化 | 第54页 |
| ·编译器对程序的优化及优化级别 | 第54-55页 |
| ·其他的优化方法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H.263视频编码中的码率控制 | 第56-62页 |
| ·TMN5 | 第56-58页 |
| ·TMN8 | 第58-61页 |
| ·帧级码流控制 | 第58页 |
| ·宏块级码流控制 | 第58-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可视电话在 PSTN网络中的测试 | 第62-69页 |
| ·测试实验概述 | 第62页 |
| ·测试网络的拓扑图和环境 | 第62页 |
| ·验证方法 | 第62-64页 |
| ·测试报告 | 第64-68页 |
| ·测量数据及分析 | 第64-67页 |
| ·测量结果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本文作者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 第74页 |
| 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