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井支护与设备论文--巷道支护论文

软岩巷道锚杆和锚注支护共同作用机理研究及应用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软岩巷道锚杆和锚注支护研究现状第12-15页
     ·国内外锚杆支护的发展和现状第12-13页
     ·国外锚注支护理论的发展和现状第13页
     ·国内锚注支护理论的历史现状第13-14页
     ·国内锚注支护理论的发展现状第14-15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5-16页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5-16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6页
   ·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与主要的研究方法第16-18页
     ·研究采用的技术路线第16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2章 软岩巷道失稳变形特征及破坏机理分析第18-30页
   ·软岩的定义第18-19页
     ·地质软岩第18页
     ·工程软岩第18-19页
     ·工程软岩和地质软岩的关系第19页
   ·软岩的工程特性及力学属性第19-21页
     ·软岩的工程特性第19-20页
     ·软岩的力学属性第20-21页
   ·软岩大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第21-22页
     ·软岩的变形特点第21-22页
     ·影响软岩大变形的主要因素第22页
   ·陈四楼煤矿北轨巷道围岩力学性质第22-26页
     ·陈四楼煤矿北轨运输巷道工程概况第22-23页
     ·北轨巷道工程地质条件第23-25页
     ·北轨巷道水文地质条件第25-26页
   ·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破坏机理第26-29页
     ·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的一般特征第26-27页
     ·北轨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第27-28页
     ·北轨巷道破坏机理分析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软岩巷道支护结构作用机理及其支护对策第30-66页
   ·新奥法支护设计理论第30-33页
     ·新奥法基本原理第30-31页
     ·支护结构与围岩的相互作用力学模型第31页
     ·支护结构阻力和巷道围岩位移之间的关系第31-33页
   ·软岩巷道支护结构的作用机理第33-61页
     ·锚喷网支护作用机理第33-39页
     ·锚注支护(二次加固)作用机理第39-43页
     ·锚注支护时间优化分析第43-45页
     ·支护结构与软弱围岩相互作用原理第45-54页
     ·支护结构的支护刚度与支护强度第54-58页
     ·支护结构设计计算原则第58页
     ·软弱围岩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工程实例第58-61页
   ·北轨巷道支护对策第61-65页
     ·北轨巷道支护要求第62页
     ·北轨巷道新型支护方案选取原则第62-63页
     ·原锚喷网支护巷道修复加固方案设计第63页
     ·新掘巷道支护方案设计第63-65页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4章 北轨巷道平面应变相似模型试验研究第66-85页
   ·相似理论第66-71页
     ·相似定理第66-68页
     ·相似模拟实验理论基础第68-69页
     ·相似理论设计原则第69-71页
   ·平面应变相似材料模型试验的模型设计第71-74页
     ·试验原型第71页
     ·实验的目的和内容第71页
     ·平面应变试验装置第71-72页
     ·模型实验步骤第72页
     ·模型试验相似关系的确定第72-73页
     ·相似模型实验方案第73-74页
   ·平面应变相似材料模型的制作第74-77页
     ·模型的相似材料的选择原则第74页
     ·模型的成型方式及制作工艺过程第74页
     ·模型试验的相似材料第74-77页
   ·平面应变相似材料模型的加载第77-80页
     ·加载方式第77-78页
     ·加载过程及加载计算第78-79页
     ·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第79-80页
   ·平面应变相似材料模型试验结果及分析第80-84页
     ·围岩变形规律分析第80-81页
     ·锚杆轴力分析第81-83页
     ·巷道破坏过程分析第83-84页
     ·二种支护效果对比分析第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5章 锚杆和锚注共同作用的数值模拟分析第85-106页
   ·数值模拟研究分析特点第85页
   ·数值模拟基本理论及模型建立第85-91页
     ·数值模拟软件的选取第85-86页
     ·本构模型的选取第86-88页
     ·分析区域与力学边界条件的确定第88-89页
     ·初始地应力场的确定第89页
     ·计算参数的确定第89-90页
     ·数值模拟计算过程第90-91页
   ·锚杆支护参数影响因素分析第91-94页
     ·锚固方式对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影响第91页
     ·锚杆直径对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影响第91-92页
     ·锚杆最大锚固力对围岩变形的影响第92-93页
     ·锚杆长度对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影响第93页
     ·锚杆失效原因分析第93-94页
   ·注浆加固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第94-100页
     ·不同注浆固结体强度影响分析第94-95页
     ·不同注浆加固圈厚度影响分析第95-96页
     ·不同注浆部位影响分析第96-97页
     ·不同注浆时机影响分析第97-100页
     ·不同注浆压力影响分析第100页
   ·北轨巷道合理支护方案分析第100-105页
     ·围岩位移特征分析第101页
     ·巷道围岩径向上的应力变化特征第101-103页
     ·巷道围岩塑性区分析第103页
     ·锚杆轴力变化特征分析第103-105页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6章 现场监控量测及数据处理第106-118页
   ·监控量测的一般要求第106-107页
     ·监控量测目的第106页
     ·量测项目第106-107页
   ·巷道围岩变形量测第107-112页
     ·巷道围岩周边相对位移和底鼓量测概况第107-109页
     ·巷道围岩变形量测结果及分析第109-111页
     ·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与现场量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第111-112页
   ·锚杆轴力量测第112-116页
     ·锚杆轴力量测概况第112-113页
     ·锚杆轴力量测结果及分析第113-115页
     ·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与现场量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第115-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结论与展望第118-120页
 主要结论第118-119页
 建议与展望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12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项目第124页

论文共12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阶梯生物催化协同提取薯蓣皂苷元及其洁净工艺研究
下一篇:铝调控饭豆根系柠檬酸分泌机制及酵母表达人工设计的酸性多肽片段以提高抗铝性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