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监察专员制度发源和现状 | 第7-16页 |
第一节 概述 | 第7-8页 |
第二节 各国监察专员制度 | 第8-16页 |
一、瑞典议会司法专员制度 | 第8-11页 |
二、芬兰议会监察专员制度 | 第11-12页 |
三、英国议会行政监察专员制度 | 第12-14页 |
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监察专员制度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监察专员制度的分析和评价 | 第16-35页 |
第一节 对监察专员制度的界定 | 第16-19页 |
一、监察专员的选任 | 第16页 |
二、监察专员的职责 | 第16页 |
三、监察专员的权力 | 第16-18页 |
四、监察专员的工作方式 | 第18-19页 |
五、监察专员制度的性质 | 第19页 |
第二节 监察专员制度的特点 | 第19-24页 |
一、监察专员制度具有三方面作用 | 第19-21页 |
二、监察专员具有独立的地位 | 第21-22页 |
三、监察专员无权做出有约束力的裁定 | 第22-23页 |
四、监察专员有主动发起调查的权力 | 第23-24页 |
五、监察专员制度具有很高的透明度 | 第24页 |
第三节 监察专员制度与司法审查的关系 | 第24-28页 |
一、监察专员制度是对司法审查的补充 | 第24-26页 |
二、监察专员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准司法审查性质 | 第26-28页 |
第一节 对于我国不良行政行为的认识 | 第28-30页 |
一、不良行政及其表现 | 第28-29页 |
二、造成我国不良行政的主要原因 | 第29页 |
三、建立监督和救济不良行政的必要性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我国目前的不良行政行为救济现状 | 第30-32页 |
一、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制度 | 第30-31页 |
二、行政监察制度 | 第31-32页 |
三、信访制度 | 第32页 |
第三节 针对不良行政设立新型外部监督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32-35页 |
一、设立监察专员制度的必要性 | 第33页 |
二、我国设立监察专员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我国引进监察专员制度的探讨 | 第35-43页 |
第一节 监察专员制度需要本土化改造 | 第35页 |
第二节 监察专员制度本土化中需要克服制度本身的问题 | 第35-37页 |
一、资源的缺乏 | 第35-36页 |
二、不合理的转介程序 | 第36-37页 |
三、监察专员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 第37页 |
第三节 监察专员制度与我国的特殊国情 | 第37-39页 |
一、设立监察专员制度暂时缺乏良好法治环境的支撑 | 第37-38页 |
二、资源上的限制 | 第38页 |
三、党的领导与监察专员地位独立的关系 | 第38-39页 |
第四节 我国监察专员制度的简单构想 | 第39-41页 |
一、监察专员的机构设置 | 第39页 |
二、监察专员的地位 | 第39-40页 |
三、监察专员的职权 | 第40-41页 |
第五节 完善行政救济机制与避免职能交叉 | 第41-43页 |
一、监察专员制度与行政监察制度 | 第41页 |
二、监察专员制度与信访制度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