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博览园规划设计分析及展后利用研究--以中国青州花卉博览园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 | 第13-14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博览园规划设计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第2章 相关行业博览园分析研究 | 第17-31页 |
·国外相关博览园研究 | 第17-20页 |
·联邦德国 | 第17-18页 |
·荷兰 | 第18-19页 |
·英国 | 第19-20页 |
·国内相关博览园分析研究 | 第20-28页 |
·世界园艺博览会 | 第20-24页 |
·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 | 第24-27页 |
·中国花卉博览会 | 第27-28页 |
·展后博览园问题分析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青州花卉博览园规划设计分析 | 第31-38页 |
·花卉博览园概述 | 第31-32页 |
·项目概况 | 第31-32页 |
·青州花博会的特殊性 | 第32页 |
·选址 | 第32页 |
·总体规划布局分析 | 第32-35页 |
·总体规划原则 | 第32-33页 |
·总体规划布局及用地 | 第33-34页 |
·公共活动空间 | 第34页 |
·主要景点规划设计 | 第34-35页 |
·总体规划布局及建设分析 | 第35页 |
·植物景观规划分析 | 第35-36页 |
·水系景观规划分析 | 第36页 |
·交通组织规划分析 | 第36-37页 |
·雕塑小品及标识系统分析 | 第37-38页 |
第4章 青州花卉博览园展后利用分析研究 | 第38-53页 |
·实地调研分析 | 第38-41页 |
·花卉博览园使用人群变化及游人行为分析 | 第38-39页 |
·花卉博览园景观变化 | 第39-41页 |
·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问卷调查内容 | 第41-43页 |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经济旅游收入分析 | 第45-46页 |
·花博园经济问题分析 | 第45页 |
·解决对策 | 第45-46页 |
·花卉博览园SWOT模型分析 | 第46-49页 |
·公园SWOT模型分析 | 第46页 |
·优势(Strength) | 第46-47页 |
·劣势(Weakness) | 第47页 |
·机遇(Opportunity) | 第47-48页 |
·威胁(Threaten) | 第48-49页 |
·青州花卉博览园展后利用模式 | 第49-53页 |
·“后博览园”时代的存在问题 | 第49-51页 |
·中国青州花卉博览园展后利用模式 | 第51-53页 |
第5章 青州花卉博览园展后改造设计 | 第53-68页 |
·青州博览园展后利用改造设计原则 | 第53页 |
·充分利用已有资源 | 第53页 |
·简化后续利用转化的过程 | 第53页 |
·与当地旅游资源有机结合 | 第53页 |
·青州花卉博览园后续利用因素分析 | 第53-55页 |
·指导因素 | 第53页 |
·现状因素 | 第53-54页 |
·参考因素 | 第54-55页 |
·青州花卉博览园改造设计 | 第55-68页 |
·花博园总体改造规划 | 第55-60页 |
·静态观赏区改造为花卉展览区 | 第60-61页 |
·各省市展区、山东省各市展区、国外展区、企业展区 | 第61-63页 |
·水生花卉展示区 | 第63-64页 |
·儿童活动区 | 第64-65页 |
·园区建筑后续利用 | 第65-66页 |
·广场及水体的改造利用 | 第66-68页 |
第6章 结语 | 第68-69页 |
·研究成果 | 第68页 |
·研究感言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