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 ·本文研究的思路及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 第14-15页 |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 第16-22页 |
|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历程 | 第16-18页 |
| ·我国电力行业的现状及问题 | 第18-19页 |
| ·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性 | 第19-22页 |
| 第三章 借鉴国外电力市场化经验探讨我国电力市场发展模式 | 第22-51页 |
| ·国外电力市场运营模式介绍 | 第22-31页 |
| ·英国电力市场模式 | 第22-26页 |
| ·北欧统一电力市场模式 | 第26-30页 |
| ·国外几种电力市场模式的简单比较 | 第30-31页 |
| ·电力市场模式的优缺点分析及其对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启示 | 第31-33页 |
| ·电力市场模式的分类及其特点 | 第31-32页 |
| ·国外电力市场实践对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启示 | 第32-33页 |
| ·关于我国电力市场模式的探讨 | 第33-51页 |
| ·省级电力市场模式 | 第33-34页 |
| ·区域电力市场模式 | 第34-36页 |
| ·两种电力市场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36-40页 |
| ·案例分析 | 第40-47页 |
| ·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必须考虑的因素 | 第47-48页 |
| ·走渐进式区域电力市场发展之路 | 第48-51页 |
| 第四章 发电市场竞价模式分析 | 第51-64页 |
| ·常见的发电市场竞价模式介绍 | 第51-55页 |
| ·成本定价方式 | 第52页 |
| ·有限电量竞争模式 | 第52页 |
| ·差价合约竞价模式 | 第52-53页 |
| ·两部制电价模式 | 第53-54页 |
| ·集中竞价上网模式(电力库POOL) | 第54页 |
| ·双边交易与集中竞价结合模式 | 第54页 |
| ·其它定价模式 | 第54-55页 |
| ·国内外各发电市场的竞价模式介绍 | 第55-57页 |
| ·浙江发电市场竞价模式 | 第55页 |
| ·东北发电市场竞价模式 | 第55页 |
| ·华东发电市场竞价模式 | 第55-56页 |
| ·国外各发电市场的竞价模式 | 第56-57页 |
| ·发电市场主要竞价模式的优缺点分析及其选择 | 第57-58页 |
| ·两部制电价的计算 | 第58-64页 |
| ·单位电量的容量成本估算 | 第58-59页 |
| ·单位电量的变动成本估算 | 第59-60页 |
| ·两部制电价的价格决定因素 | 第60页 |
| ·两部制电价的动态利润调整机制 | 第60-61页 |
| ·案例说明 | 第61-64页 |
| 第五章 促进电力行业市场化进程,实现电力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 第64-71页 |
| ·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断推进电力市场建设 | 第64-67页 |
|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利用法律手段规范电力市场 | 第64-65页 |
| ·建立强有力的电力监管体系,对电网运营实施有效监管 | 第65-66页 |
| ·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发展绿色电力,实现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第66-67页 |
| ·其它政策措施 | 第67页 |
| ·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电力市场建设 | 第67-69页 |
| ·发挥社会舆论宣传、导向作用 | 第68页 |
| ·充分发挥电力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管理和沟通功能 | 第68页 |
| ·强化发、供电企业的社会责任 | 第68-69页 |
| ·发挥科研院校的作用,为我国电力市场建设提供多方位的支持 | 第69页 |
| ·完善电力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 | 第69-71页 |
| ·实施电价形成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定价作用 | 第69-70页 |
| ·研究市场机制下电力可靠性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 | 第70-71页 |
| ·提高发电企业市场竞争力,应对电力市场化的挑战 | 第71页 |
| ·实施绿色电力机制,促进电力产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第71页 |
| 结束语: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在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