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槭论文

元宝枫繁育技术与应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1 引言第13-25页
 1.1 研究进展第14-23页
  1.1.1 械属植物研究进展第14-16页
   1.1.1.1 资源的分布第14页
   1.1.1.2 形态和解剖学特征第14页
   1.1.1.3 化学成分及生理特性研究第14-15页
   1.1.1.4 繁殖与栽培技术研究第15页
   1.1.1.5 械属植物资源应用第15-16页
  1.1.2 元宝枫研究进展第16-23页
   1.1.2.1 资源分布与生态适应性第17-18页
   1.1.2.2 形态和解剖学特征第18页
   1.1.2.3 化学成分研究第18-19页
   1.1.2.4 生理特性研究第19-20页
   1.1.2.5 栽培技术研究第20-21页
   1.1.2.6 元宝枫应用研究第21-23页
 1.2 问题与需求第23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第23-25页
2 理论基础第25-38页
 2.1 生物学特性研究第26-27页
 2.2 植物繁殖基础理论第27-30页
  2.2.1 优树选择的依据第27-28页
  2.2.2 苗木繁殖原理第28-30页
   2.2.2.1 有性繁殖第28页
   2.2.2.2 无性繁殖第28-30页
 2.3 植物种子应用基础研究第30-33页
  2.3.1 种子油脂及干物质累积动态第30-31页
  2.3.2 植物蛋白质功能特性第31-33页
 2.4 食品加工原理与方法第33-38页
  2.4.1 植物蛋白饮料加工第33-35页
  2.4.2 酱油加工第35-36页
  2.4.3 茶叶加工第36-38页
   2.4.3.1 绿茶第36-37页
   2.4.3.2 红茶第37页
   2.4.3.3 花茶第37-38页
3 材料与方法第38-55页
 3.1 试验设计第38页
 3.2 试验地概况第38页
 3.3 元宝枫生物学特性观测第38-40页
  3.3.1 材料第38-39页
  3.3.2 观测内容与方法第39-40页
 3.4 元宝枫苗木繁育第40-45页
  3.4.1 元宝枫优树选择第40-41页
  3.4.2 实生苗繁育及壮苗培育第41-42页
  3.4.3 元宝枫嫁接育苗与扦插育苗第42-43页
  3.4.4 元宝枫组织培养第43-45页
 3.5 元宝枫应用基础研究第45-48页
  3.5.1 种子化学成分分析方法第45页
  3.5.2 翅果干物质及油脂累积动态第45-47页
  3.5.3 种子蛋白质功能特性研究第47-48页
 3.6 元宝枫食品加工应用研究第48-55页
  3.6.1 发酵酸乳加工工艺第48-50页
  3.6.2 种仁蛋白乳加工工艺第50页
  3.6.3 种仁及油粕酱油加工工艺第50-52页
  3.6.4 元宝枫茶叶加工工艺第52-55页
4 结果与分析第55-139页
 4.1 元宝枫生物学特性研究第55-70页
  4.1.1 形态特征第55页
  4.1.2 物候期第55-58页
  4.1.3 生长特性第58-62页
   4.1.3.1 萌芽特性第58-59页
   4.1.3.2 枝干生长规律第59-60页
   4.1.3.3 叶片生长动态第60-61页
   4.1.3.4 根系的生长和分布第61-62页
  4.1.4 开花结果特性第62-67页
   4.1.4.1 花芽分化第62-63页
   4.1.4.2 开花特性第63-64页
   4.1.4.3 结果特性第64-65页
   4.1.4.4 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第65-67页
  4.1.5 生命周期第67-68页
  4.1.6 小结第68-70页
 4.2 元宝枫繁殖技术研究第70-97页
  4.2.1 元宝枫优树选择第70-73页
   4.2.1.1 优树选择指标第70页
   4.2.1.2 优树选择的方法与步骤第70-71页
   4.2.1.3 选优结果第71页
   4.2.1.4 优树选择标准的制定第71-73页
   4.2.1.5 小结第73页
  4.2.2 元宝枫实生苗繁育及壮苗培育技术第73-78页
   4.2.2.1 实生苗繁育第74-76页
   4.2.2.2 平茬育苗试验第76-78页
   4.2.2.3 小结第78页
  4.2.3 元宝枫嫁接与扦插育苗技术第78-87页
   4.2.3.1 嫁接繁殖第78-82页
   4.2.3.2 扦插技术第82-85页
   4.2.3.3 小结第85-87页
  4.2.4 元宝枫组织培养技术第87-97页
   4.2.4.1 初代培养第87-88页
   4.2.4.2 继代培养第88-91页
   4.2.4.3 生根培养第91-94页
   4.2.4.4 移植第94页
   4.2.4.5 小结第94-97页
 4.3 元宝枫应用基础研究第97-114页
  4.3.1 元宝枫种子化学成分测定第97-102页
   4.3.1.1 种仁主要化学成分第97页
   4.3.1.2 元宝枫油脂肪酸组成第97-99页
   4.3.1.3 元宝枫油理化特性第99页
   4.3.1.4 种仁蛋白质氨基酸组成第99-100页
   4.3.1.5 种仁中维生素组成第100页
   4.3.1.6 种仁中矿质元素含量第100-101页
   4.3.1.7 种皮中单宁含量第101页
   4.3.1.8 小结第101-102页
  4.3.2 元宝枫翅果干物质及油脂累积动态第102-109页
   4.3.2.1 翅果干物质累积动态第102页
   4.3.2.2 翅果含水量变化动态第102-105页
   4.3.2.3 翅果出仁率变化动态第105-106页
   4.3.2.4 种仁油脂累积动态第106-107页
   4.3.2.5 翅果油脂累积动态第107-108页
   4.3.2.6 小结第108-109页
  4.3.3 元宝枫种子蛋白质功能特性研究第109-114页
   4.3.3.1 试样化学成分第109页
   4.3.3.2 等电点第109-110页
   4.3.3.3 溶解性第110页
   4.3.3.4 起泡性与泡沫稳定性第110-112页
   4.3.3.5 乳化性与乳化稳定性第112页
   4.3.3.6 吸油性第112页
   4.3.3.7 小结第112-114页
 4.4 元宝枫食品加工应用研究第114-139页
  4.4.1 元宝枫发酵酸乳加工工艺第114-120页
  4.4.2 元宝枫种仁蛋白乳加工工艺第120-125页
  4.4.3 元宝枫种仁及油粕酱油加工工艺第125-128页
   4.4.3.1 种仁加工酱油工艺参数确定第125-126页
   4.4.3.2 油粕加工酱油工艺参数确定第126页
   4.4.3.3 理化指标测定第126-127页
   4.4.3.4 小结第127-128页
  4.4.4 元宝枫茶叶加工工艺第128-139页
   4.4.4.1 鲜叶成分测定第128-129页
   4.4.4.2 绿茶制取工艺第129-132页
   4.4.4.3 红茶制取工艺第132-135页
   4.4.4.4 花茶制取工艺第135-138页
   4.4.4.5 小结第138-139页
5 结论与讨论第139-145页
 5.1 结论第139-143页
  5.1.1 完善了元宝枫生物学特性研究第139-140页
  5.1.2 初步建立起优树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第140-141页
  5.1.3 充实与完善了元宝枫应用基础研究体系第141-142页
  5.1.4 发展和充实了元宝枫食用研究的新领域第142-143页
 5.2 讨论第143-145页
参考文献第145-152页
作者简介第152-153页
导师简介第153-155页
致谢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子印迹聚合物亲和性和选择性的理论预测与调控
下一篇:山东东大医用橡胶公司竞争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