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施工论文

岩溶地区大桥桩基下伏溶洞稳定性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1 溶洞稳定性问题研究的意义及其现状第10-12页
  1.1.1 研究的意义第10-12页
  1.1.2 研究现状第12页
 1.2 岩溶稳定性评价方法第12-19页
  1.2.1 定性评价法第12-13页
  1.2.2 半定量评价方法第13-17页
  1.2.3 定量评价法第17-19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19-20页
2 工程地质条件第20-24页
 2.1 桥区区域地质状况第20页
  2.1.1 区域地层概况第20页
  2.1.2 水文地质第20页
  2.1.3 地质构造第20页
 2.2 地层岩性第20-21页
 2.3 桥区地层的岩溶特征及其工程特性第21-24页
3 岩溶失稳机理分析第24-32页
 3.1 目前主要的岩溶失稳机理观点第24-25页
 3.2 从岩石强度失效角度分析溶洞失稳第25-32页
  3.2.1 岩石强度理论第25-27页
  3.2.2 岩溶失稳模型的建立第27-32页
4 溶洞顶板稳定性计算第32-42页
 4.1 计算模型及参数的选取第32-34页
 4.2 岩溶顶板所受荷载的确定第34-35页
 4.3 稳定性计算第35-42页
  4.3.1 抗冲切验算第35-38页
  4.3.2 抗剪切验算第38页
  4.3.3 抗弯验算第38-42页
5 溶洞稳定性的数值模拟分析第42-66页
 5.1 FLAC~(3D)程序介绍第42-44页
 5.2 静荷载条件下的溶洞稳定性数值模拟第44-55页
  5.2.1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44-50页
  5.2.2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0-55页
 5.3 动载下溶洞稳定性数值模拟第55-66页
  5.3.1 动荷载力学模型第55-59页
  5.3.2 计算模型的建立及动载波形的确定第59-61页
  5.3.3 动力加载及结果分析第61-66页
6 影响溶洞稳定性因素分析第66-72页
 6.1 溶洞形态的影响第66-68页
 6.2 桩径的影响第68-69页
 6.3 上部荷载的影响第69-71页
 6.4 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第71-72页
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市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中国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