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养殖技术论文--各种鱼类养殖论文--淡水鱼论文--鲴鱼论文

长吻鮠投喂管理和污染评估动态模型的研究

图示目录第1-12页
表格目录第12-14页
中文摘要第14-17页
英文摘要第17-20页
鱼名拉英中对照第20-22页
第一章 前言第22-34页
   ·中国的水产养殖概况第22-23页
   ·目前的投喂技术第23-24页
   ·水产养殖污染与评估第24-29页
     ·水产养殖的自身污染第25-27页
       ·氮营养与氮排放第25-26页
       ·磷营养与磷排放第26-27页
       ·悬浮颗粒第27页
       ·重金属污染第27页
     ·化学药品的污染第27-28页
     ·生态及基因污染第28页
     ·氮磷污染评估第28-29页
       ·竹内俊郎法第28页
       ·化学分析法第28页
       ·物料平衡法第28-29页
   ·实验目的意义第29-30页
   ·实验内容第30-31页
   ·实验对象第31-34页
     ·经济价值第31页
     ·食性与活动第31-32页
     ·鱼病防治第32-3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34-58页
   ·鱼类的摄食和生长第34-41页
     ·鱼类摄食的感觉机能第34-35页
     ·影响鱼类摄食和生长的因子第35-41页
       ·水温第35-37页
       ·光照第37-39页
       ·内分泌调节第39-41页
   ·生物能量学的应用第41-47页
     ·生物能量学的发展简史第41-42页
     ·投喂系统第42-47页
       ·经验生长模型第44-45页
       ·生物能量学模型第45-47页
   ·鱼类投喂管理体系第47-58页
     ·摄食水平第47-51页
       ·摄食水平与生长第47-48页
       ·摄食水平与能量收支第48页
       ·摄食水平与投喂系统第48-49页
       ·摄食水平研究方法第49-50页
       ·前景与展望第50-51页
     ·鱼类的昼夜摄食节律第51-58页
       ·摄食节律分类第52-53页
       ·昼夜节律发生机制第53-56页
       ·摄食节律研究方法第56-57页
       ·难点与展望第57-58页
第三章 摄食水平对长吻(鱼危)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第58-70页
   ·前言第58-59页
   ·材料与方法第59-62页
     ·实验鱼与实验饲料第59-60页
     ·实验系统及实验设计第60页
     ·生化成分分析第60-61页
     ·数据处理第61-62页
     ·统计分析第62页
   ·实验结果第62-67页
     ·生长与饲料转化第62-65页
     ·鱼体成分第65页
     ·表观消化率第65页
     ·能量收支第65-67页
   ·讨论第67-69页
   ·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体重和水温对长吻(鱼危)的生长、摄食及消化酶的影响第70-90页
   ·前言第70-71页
   ·材料与方法第71-75页
     ·实验鱼与实验设计第71-72页
     ·取样第72-73页
     ·消化酶活性分析第73-74页
     ·生化成分分析第74页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第74-75页
   ·实验结果第75-86页
     ·摄食与体重和水温第75-76页
     ·生长与体重和水温第76-82页
     ·能值与体重和水温第82页
     ·鱼体成分第82-83页
     ·表观消化率第83-85页
     ·消化酶活性第85-86页
   ·讨论第86-89页
     ·摄食与生长第86-87页
     ·最适水温第87-88页
     ·消化酶活性第88-89页
   ·小结第89-90页
第五章 不同水温下长吻(鱼危)的分泌和免疫反应第90-102页
   ·前言第90-91页
   ·材料与方法第91-94页
     ·实验鱼与实验设计第91-92页
     ·取样第92-93页
     ·激素分析测定第93页
     ·溶菌酶活性测定第93页
     ·白细胞吞噬性测定第93-94页
     ·统计分析第94页
   ·实验结果第94-98页
     ·生长第94页
     ·内分泌生理第94-95页
     ·溶菌酶活性第95-98页
     ·吞噬活性第98页
   ·讨论第98-100页
     ·水温与内分泌生理第98-99页
     ·水温与免疫功能第99-100页
   ·小结第100-102页
第六章 长吻(鱼危)的摄食节律及投喂时间对生长的影响第102-116页
   ·前言第102-103页
   ·材料与方法第103-107页
     ·实验鱼、实验饲料与实验系统第103-104页
     ·实验一摄食节律第104-105页
     ·实验二投喂时间对生长的影响第105-106页
     ·实验三胃肠排空第106页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第106-107页
   ·实验结果第107-113页
     ·实验一摄食节律第107-108页
     ·实验二投喂时间对鱼体组成及生长的影响第108页
     ·实验三胃肠排空第108-113页
   ·讨论第113-115页
   ·小结第115-116页
第七章 光照强度对长吻(鱼危)幼鱼生长和体色的影响第116-126页
   ·前言第116-117页
   ·材料与方法第117-120页
     ·实验鱼和实验条件第117页
     ·实验设计第117-119页
     ·样品采集第119页
     ·体色分析第119页
     ·生化成分分析第119页
     ·统计分析第119-120页
   ·实验结果第120-122页
     ·存活率第120页
     ·生长与饲料转化第120-122页
     ·鱼体体色第122页
   ·讨论第122-125页
     ·存活与残杀第122-124页
     ·生长与饲料转化第124-125页
     ·鱼体体色第125页
   ·小结第125-126页
第八章 长吻(鱼危)生长及最适摄食率模型和氮排放模型的建立第126-144页
   ·前言第126-127页
   ·生物能量学模型的建立第127-132页
     ·能值子模型第127页
     ·摄食率子模型第127-128页
     ·排粪子模型第128页
     ·排泄子模型第128页
     ·体增热子模型第128-129页
     ·标准代谢和活动代谢子模型第129页
     ·生长第129-132页
     ·最适摄食率第132页
   ·经验生长模型的建立第132-133页
   ·氦磷排放模型的建立第133-135页
     ·生物能量学模型第133-134页
     ·经验生长模型第134-135页
   ·模型的检验第135-140页
     ·生物能量学模型的检验第135-138页
       ·体重和水温对长吻(鱼危)生长的影响第136页
       ·摄食水平对长吻(鱼危)生长的影响第136-138页
     ·经验生长模型的检验第138-140页
   ·模型灵敏度分析第140-143页
   ·小结第143-144页
第九章 模型的验证第144-154页
   ·前言第144页
   ·材料与方法第144-146页
     ·野外实验第144-145页
     ·室内实验第145-146页
   ·实验结果第146-151页
     ·投喂表的建立第146页
     ·生长、摄食与转化第146-150页
     ·氮磷排放第150-151页
   ·讨论第151-152页
   ·小结第152-154页
第十章 结束语第154-157页
参考文献第157-198页
附录一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第198页
附录二 获奖情况第198-199页
致谢第199页

论文共1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H-ISFET生物传感器集成化设计的研究
下一篇:视频结构化与摘要生成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