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论文--各类型土与地基论文--有粘合力(凝聚性)土与地基论文

重塑非饱和粘性土的强度习性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19页
 1.1 非饱和土的基本概念第10-13页
  1.1.1 非饱和域第10页
  1.1.2 非饱和土的基本类型第10-13页
  1.1.3 非饱和土的基本性质第13页
 1.2 非饱和土强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3 非饱和土强度研究的现状第14-18页
 1.4 本课题研究思路及其主要工作第18-19页
第2章 重塑非饱和粘性土强度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第19-30页
 2.1 试验土选择第19-20页
 2.2 试验方法与试样制备第20页
  2.2.1 KTG三轴压缩仪及三轴试验参数设置第20页
  2.2.2 三轴试验试样制备第20页
 2.3 试验结果第20-21页
 2.4 UU抗剪强度参数与物理状态变量的关系第21-24页
  2.4.1 水分状态对强度的影响第21-22页
  2.4.2 密度状态对强度的影响第22-23页
  2.4.3 物理状态空间中强度参数的变化特性第23-24页
 2.5 UU抗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关系第24-27页
  2.5.1 粘聚力与饱和度的关系第24-26页
  2.5.2 内摩擦角与饱和度的关系第26-27页
 2.6 讨论第27-28页
 2.7 小结第28-30页
第3章 重塑非饱和粘性土的基质吸力与水分及密度状态的关系第30-41页
 3.1 引言第30-31页
 3.2 基质吸力计算公式的推导第31-33页
  3.2.1 物理化学中的两个基本公式第31-32页
  3.2.2 基质吸力的计算公式第32-33页
 3.3 温湿度测量与基质吸力的计算第33-34页
 3.4 结果分析第34-38页
  3.4.1 基质吸力与密度状态的关系第34-35页
  3.4.2 基质吸力与水分状态的关系第35-37页
  3.4.3 水分密度状态空间中基质吸力的变化特性第37-38页
 3.5 讨论第38-39页
  3.5.1 关于饱和度对基质吸力的影响第38-39页
  3.5.2 关于本次试验中的两个“反常”现象第39页
 3.6 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非饱和粘性土中水的物理化学状态及土水相互作用第41-54页
 4.1 土中水的形态、能态第41-46页
  4.1.1 土中水的形态第41-43页
  4.1.2 土中水的能态第43-46页
 4.2 土水相互作用(土水效应)第46-51页
  4.2.1 水气界面效应第46-49页
  4.2.2 水土(粒)界面效应第49-51页
 4.3 非饱和粘性土强度的水效应第51-52页
  4.3.1 水分状态对粘着性的影响第51-52页
  4.3.2 土中水对非饱和土变形和强度的影响第52页
 4.4 小结第52-54页
第5章 非饱和粘性土的结构及其对强度的影响第54-76页
 5.1 非饱和土结构的基本概念第54页
  5.1.1 土结构的含义、结构单元与结构尺度第54页
  5.1.2 土结构的类别第54页
 5.2 非饱和粘性土结构要素分析第54-58页
  5.2.1 土粒大小及分布第55-56页
  5.2.2 土颗粒之间联结方式第56页
  5.2.3 孔隙大小及分布第56-58页
 5.3 非饱和粘性土骨架结构的力学效应第58-60页
  5.3.1 层叠结构与剪切滑移第58页
  5.3.2 架状结构与坍塌效应第58-59页
  5.3.3 致密块状结构与摩擦效应第59-60页
 5.4 非饱和土孔隙结构的物理力学意义第60-68页
  5.4.1 土孔隙结构的形态模型第60-65页
  5.4.2 关于孔隙充水结构的深度探讨第65-68页
  5.4.3 孔隙结构对破坏形态及强度的影响第68页
 5.5 非饱和土结构形态与密度状态、水分状态的关系第68-71页
  5.5.1 结构形态是土的密度状态和水分状态的函数第68-69页
  5.5.2 土结构的形成与土中水的关系第69-71页
 5.6 对SEM照片进行图象处理以获取土的孔隙结构参数第71-74页
  5.6.1.图象处理第71-73页
  5.6.2.孔隙结构参数的计算第73页
  5.6.3 SEM照片图象处理测算的孔隙参数与三相图计算的孔隙参数的对比第73-74页
 5.7 小结第74-76页
第6章 重塑非饱和粘性土的强度准则的探讨第76-126页
 6.1 极限强度、变形模量与围压、密度状态及水分状态之间的关系第76-109页
  6.1.1 极限强度与围压、密度状态及水分状态之间的关系第77-92页
  6.1.2 变形模量与围压、密度状态及水分状态之间的关系第92-109页
 6.2 不同含水状态下强度制约模式第109-113页
  6.2.1 高水分状态下水对强度的主导作用第109-110页
  6.2.2 低水分状态下结构对强度的控制作用第110-111页
  6.2.3 中等水分状态下水与结构耦合作用对强度的影响第111-113页
 6.3 重塑非饱和粘性土的强度准则的探讨第113-124页
  6.3.1 非饱和土的破坏形式与破坏机制第113-114页
  6.3.2 非饱和土的强度准则第114-124页
 6.4 小结第124-126页
第7章 结论第126-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8页
感谢第138-140页
作者近期发表的论文第140-141页
作者在读期间参与的科研工作第141页

论文共1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间接言语行为的解读研究
下一篇:长白山区城镇道路交通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