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0 引言 | 第11-13页 |
1 文献综述(葫芦科植物碳水化合物代谢及运转特征研究进展) | 第13-26页 |
·RFOs在葫芦科植物体内的代谢 | 第13-19页 |
·RFOs的合成与分解途径 | 第13-14页 |
·参与RFOs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类 | 第14-19页 |
·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Galactinolsynthase,GS) | 第14-16页 |
·棉子糖合成酶(Raffinosesynthase,RS) | 第16-17页 |
·水苏糖合成酶(StachyoseSynthase,STS) | 第17页 |
·α-半乳糖苷酶(α-Galactosidase) | 第17-18页 |
·半乳糖激酶(Galactokinase) | 第18-19页 |
·葫芦科植物体内同化物的分配与转运规律 | 第19-24页 |
·同化物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规律 | 第19-21页 |
·葫芦科植物同化物分配的日变化规律 | 第21-22页 |
·葫芦科植物果实成熟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 第22-23页 |
·环境因子对葫芦科植物同化物代谢和转运的影响 | 第23-24页 |
·研究展望 | 第24-26页 |
2 黄瓜体内蔗糖和水苏糖相互转化部位的初步研究 | 第26-3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材料 | 第26页 |
·栽培管理 | 第26页 |
·方法 | 第26-29页 |
·取样的时间、部位和方法 | 第26-27页 |
·各种可溶性糖的提取与测定 | 第27页 |
·淀粉的提取和测定 | 第27-28页 |
·酶液的提取 | 第28页 |
·蔗糖合成酶(SS)的测定 | 第28页 |
·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测定 | 第28-29页 |
·酸性转化酶(AI)的测定 | 第29页 |
·中性转化酶(NI)的测定 | 第29页 |
·α-半乳糖苷酶的测定 | 第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3页 |
·黄瓜各部位下午16:00各可溶性糖的含量 | 第29-30页 |
·黄瓜各部位下午16:00淀粉的含量 | 第30-31页 |
·黄瓜各部位下午16:00时的SS和SPS活性 | 第31-32页 |
·黄瓜各部位下午16:00时的AI和NI活性 | 第32页 |
·黄瓜各部位下午16:00时的α-半乳糖苷酶活性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35页 |
3 黄瓜各部位碳水化合物及相关酶的日变化规律研究 | 第35-4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5-36页 |
·材料与栽培管理 | 第35页 |
·方法 | 第35-36页 |
·取样时间、部位和方法 | 第35-36页 |
·温度、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36页 |
·昼夜周期中黄瓜各部位糖和淀粉及相关酶的提取和测定 | 第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取样当天田间气温及PAR的日变化 | 第36页 |
·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 第36-37页 |
·黄瓜叶片中糖和淀粉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昼夜变化 | 第37-39页 |
·黄瓜韧皮部汁液中糖含量的昼夜变化 | 第39页 |
·黄瓜果肉中糖和淀粉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昼夜变化 | 第39-41页 |
·黄瓜种子中糖和淀粉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昼夜变化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6页 |
4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