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 | 第1-4页 |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30页 |
| ·氧化铝工业现状 | 第9-16页 |
| ·铝土矿资源现状 | 第9页 |
| ·氧化铝生产所使用的技术装备 | 第9页 |
| ·氧化铝生产多种工艺并存 | 第9-16页 |
| ·絮凝剂概述 | 第16-18页 |
| ·国外絮凝剂的研制和应用 | 第16页 |
| ·国内絮凝剂的研制和应用 | 第16-18页 |
| ·絮凝剂在氧化铝生产中赤泥沉降分离这一环节的应用 | 第18-25页 |
| ·絮凝剂的应用 | 第18页 |
| ·絮凝剂的种类及特性 | 第18-20页 |
| ·絮凝剂的存在状态 | 第20页 |
| ·絮凝剂絮凝机理 | 第20-23页 |
|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絮凝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 ·絮凝剂本身因素影响 | 第23-24页 |
| ·水质特性的影响 | 第24页 |
| ·温度 | 第24页 |
| ·絮凝剂类型的选择及添加技术 | 第24-25页 |
| ·絮凝剂用量对沉降试验的影响 | 第25页 |
| ·搅拌速度和时间对絮凝剂的影响 | 第25页 |
| ·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25-26页 |
| ·合成试验路线的设计 | 第26-30页 |
|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方法 | 第26-27页 |
| ·第一种试验方案:聚丙烯酰胺的水溶液聚合 | 第27页 |
| ·第二种试验方案: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聚合合成氧肟酸型絮凝剂 | 第27-30页 |
| ·反相乳液聚合(简称IEP)反应的概述 | 第27-28页 |
| ·反相乳液聚合机理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0-36页 |
| ·试验仪器及药品 | 第30-32页 |
| ·仪器 | 第30页 |
| ·药品 | 第30-32页 |
| ·合成试验方法 | 第32-34页 |
| ·氧肟酸型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方法 | 第32-33页 |
| ·丙烯酰胺水溶液聚合方案 | 第32页 |
| ·丙烯酰胺乳液聚合方案 | 第32-33页 |
| ·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 第33页 |
| ·转化率的测定 | 第33-34页 |
| ·絮凝剂在拜耳法赤泥沉降中各个指标的计算方法及沉降试验过程 | 第34-36页 |
| ·试验中各个指标的计算方法 | 第34-35页 |
| ·沉降试验方法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6-51页 |
| ·氧肟酸高分子化合物在水溶液聚合过程中合成影响因素对其分子量的影响 | 第36-38页 |
| ·溶剂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引发剂浓度对聚合物分子质量的影响 | 第37页 |
| ·丙烯酰胺浓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 ·氧肟酸高分子化合物在乳液溶液聚合过程中合成影响因素对其分子量的影响 | 第38-42页 |
| ·丙烯酰胺浓度对乳液聚合反应及产物特性粘数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反应温度对聚丙烯酰胺表观粘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 ·脲素对聚丙烯酰胺溶解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搅拌速度对聚合过程的影响 | 第41页 |
| ·偶氮二异丁腈的用量对聚丙烯酰胺表观粘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 ·聚合物的红外光谱解析及显色法的确定 | 第42-44页 |
| ·氧肟酸型絮凝剂及其复配絮凝剂对拜耳法赤泥沉降影响 | 第44-49页 |
| ·水溶液聚合产物及其它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的性能 | 第44-46页 |
| ·乳液聚合产物及其它絮凝剂的性能 | 第46-48页 |
| ·在水溶液聚合产物中复配比例对沉降结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 ·絮凝剂分子质量对沉降结果的影响 | 第49页 |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