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9页 |
综述一 通腑化痰法在中风病急性期中的应用 | 第10-16页 |
一、中风病急性期通腑化痰理论的渊源 | 第10-11页 |
二、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证候学特征 | 第11-12页 |
三、中风病急性期通腑化痰法治疗的作用机理 | 第12页 |
四、中风病急性期通腑化痰法的临床应用 | 第12-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6页 |
综述二 MODS的研究进展及急性脑缺血并发MODS的发生机制 | 第16-29页 |
一、MODS的历史发展 | 第16-17页 |
二、MODS的流行病学 | 第17页 |
三、MODS的发生机制 | 第17-20页 |
四、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ODS的发病机理 | 第20页 |
五、急性缺血性并发SIRS向MODS演变的机制 | 第20-21页 |
六、MODS的危险因素 | 第21-22页 |
七、MODS的临床特点 | 第22-23页 |
八、MODS的防治策略 | 第23-24页 |
九、MODS的预后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9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9-42页 |
前言 | 第29-30页 |
临床资料 | 第30-32页 |
1、病例来源 | 第30页 |
2、诊断标准 | 第30页 |
3、纳入、排除及脱落病例标准 | 第30-31页 |
4、分组方法 | 第31页 |
5、一般资料 | 第31-32页 |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32-33页 |
1、治疗方法及疗程 | 第32页 |
2、观察指标与方法 | 第32-33页 |
3、数据整理、统计分析方法 | 第33页 |
4、不良事件与处理 | 第33页 |
结果 | 第33-36页 |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总体疗效情况 | 第33-34页 |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与体征评分改善情况 | 第34页 |
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肠功能变化情况 | 第34-35页 |
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Ⅲ评分变化情况 | 第35页 |
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含量变化情况 | 第35页 |
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PS含量变化情况 | 第35页 |
7、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L含量变化情况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页 |
讨论 | 第36-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附录1 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 第42-45页 |
附录2 急性脑缺血西医诊断标准 | 第45-46页 |
附录3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诊断标准 | 第46-48页 |
附录4 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APACHE Ⅲ) | 第48-51页 |
附录5 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 | 第51-5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