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36页 |
·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 第12-13页 |
·膜分离技术 | 第13-17页 |
·膜生物反应器 | 第17-27页 |
·概述 | 第17-18页 |
·膜生物反应器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膜生物反应器分类 | 第23-24页 |
·错流式膜生物反应器 | 第24-27页 |
·动态膜概述及其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 | 第27-33页 |
·动态膜的制备 | 第28-31页 |
·动态膜的清洗与再生 | 第31页 |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现状 | 第31-33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33-36页 |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33-34页 |
·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实验的工艺流程、设备和方法 | 第36-40页 |
·分体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实验工况 | 第36-38页 |
·实验材料 | 第36页 |
·实验装置 | 第36-38页 |
·主要设备 | 第38页 |
·测试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38-40页 |
第三章 动态膜的制备 | 第40-51页 |
·不同材料动态膜的制备 | 第40-41页 |
·高岭土动态膜的制备 | 第41-46页 |
·不同粒径高岭土涂膜比较 | 第41-43页 |
·错流速度对涂膜的影响 | 第43页 |
·跨膜压力对涂膜的影响 | 第43-44页 |
·涂膜液浓度对通量的影响 | 第44页 |
·涂膜过程中涂膜量的变化 | 第44-46页 |
·用二级出水表征最佳的动态膜涂膜条件 | 第46-50页 |
·跨膜压差对涂膜效果的影响 | 第46-48页 |
·涂膜液浓度对涂膜效果的影响 | 第48-49页 |
·涂膜时间对涂膜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陶瓷膜污染和清洗方法研究 | 第51-64页 |
·膜污染的研究方法 | 第51-59页 |
·膜污染机理分析 | 第51-54页 |
·阻力实验和计算 | 第54-56页 |
·污染成分研究 | 第56-58页 |
·膜渗透液通量的衰减规律 | 第58-59页 |
·清洗方法的研究 | 第59-63页 |
·清洗时间与浓度对通量影响 | 第59-60页 |
·清洗过程选择 | 第60-61页 |
·清洗方法的重复性考察 | 第61-62页 |
·与未涂膜清洗效果比较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动态膜直接处理二级出水和污泥 | 第64-78页 |
·动态膜处理二级出水的条件探索 | 第64-69页 |
·错流速度对出水通量的影响 | 第64-66页 |
·跨膜压力对出水通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涂膜与未涂膜的比较 | 第67-69页 |
·小结 | 第69页 |
·动态膜处理低浓度污泥的条件探索 | 第69-75页 |
·错流速度对出水的影响 | 第70-71页 |
·跨膜压力对出水的影响 | 第71-73页 |
·污泥浓度对出水的影响 | 第73页 |
·涂膜与未涂膜处理低浓度污泥比较 | 第73-75页 |
·小结 | 第75页 |
·动态膜处理高浓度污泥的探索 | 第75-78页 |
第六章 动态膜应用于分体式膜—生物反应器中处理高浓度含氮废水的研究 | 第78-89页 |
·实验概况 | 第78-79页 |
·分体式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 第79-82页 |
·对COD的去除效果 | 第79-81页 |
·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 第81-82页 |
·反硝化效果 | 第82页 |
·污泥性能 | 第82-86页 |
·污泥浓度 | 第82-83页 |
·污泥好氧呼吸速率 | 第83-86页 |
·出水通量及膜管的清洗 | 第86-87页 |
·出水通量 | 第86-87页 |
·清洗 | 第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9-92页 |
·结论 | 第89-90页 |
·建议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