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研究
| 一、本文论题研究现状的综述 | 第1-11页 |
| (一) 论题解析 | 第8-9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三) 存在的问题 | 第10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五) 本文创新 | 第10-11页 |
| 二、民事证据保全制度概述 | 第11-20页 |
| (一) 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1页 |
| (二) 我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第11-13页 |
| (三) 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概念、性质及价值基础 | 第13-20页 |
| 1. 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概念 | 第13-14页 |
| 2. 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性质和功能 | 第14-16页 |
| 3. 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价值基础 | 第16-20页 |
| 三、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比较法研究 | 第20-27页 |
| (一) 英美法系国家 | 第20-22页 |
| 1. 美国法及澳大利亚法 | 第20页 |
| 2. 英国法 | 第20-22页 |
| (二) 大陆法系国家的相关规定 | 第22-24页 |
| 1. 德国法 | 第22页 |
| 2. 法国法 | 第22-23页 |
| 3. 日本法 | 第23-24页 |
| (三) 我国台湾地区的法例 | 第24-25页 |
| (四) 对各国和地区证据保全制度小结 | 第25-27页 |
| 四、对我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审视 | 第27-40页 |
| (一) 我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概述 | 第27-29页 |
| (二) 我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的现状及缺陷 | 第29-38页 |
| 1. 关于申请证据保全的条件 | 第29-30页 |
| 2. 关于证据保全的种类 | 第30-33页 |
| 3. 证据保全的主体以及证据保全的效力 | 第33-36页 |
| 4. 证据保全的管辖及证据保全的方法 | 第36-38页 |
| (三) 我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缺陷的原因 | 第38-40页 |
| 五、对我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完善的建议和构想 | 第40-46页 |
| (一) 建立完善的诉前证据保全制度 | 第40-42页 |
| 1. 增加专业性强的机构为诉前证据保全的主体 | 第40-41页 |
| 2. 诉前证据保全只能依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启动 | 第41页 |
| 3. 诉前证据保全申请人应该提供担保 | 第41-42页 |
| (二) 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申请证据保全 | 第42页 |
| (三) 设立证据保全令制度 | 第42-43页 |
| (四) 证据保全具体程序的构建 | 第43-46页 |
| 1. 证据保全申请应列明的事项和管辖 | 第43-44页 |
| 2. 不予受理证据保全可以申请复议 | 第44页 |
| 3. 证据保全裁定书的送达 | 第44-45页 |
| 4. 证据调查记录的保管和使用 | 第45页 |
| 5. 证据保全的费用应作为诉讼费用的一部分 | 第45页 |
| 6. 证据保全措施错误的救济 | 第45-46页 |
| 六、结语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50-51页 |
| 声明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