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 第1-19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10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一) 制度文化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二) 课堂制度和课堂规则的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三) 课堂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三、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 第15-16页 |
四、研究对象——城市边缘的农村小学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 | 第19-27页 |
一、文化 | 第19-21页 |
(一) 文化的定义 | 第19页 |
(二) 文化的本质 | 第19-21页 |
(三) 文化的外延 | 第21页 |
二、制度文化 | 第21-23页 |
三、课堂 | 第23-24页 |
四、课堂制度文化 | 第24-27页 |
第三章 花果小学课堂制度文化的规则系统 | 第27-32页 |
一、虚幻的课堂制度文化 | 第27-30页 |
(一) 指向学生的虚幻规章 | 第27-28页 |
(二) 指向教师的虚幻规章 | 第28-30页 |
二、以惩罚为中心的课堂制度文化 | 第30-32页 |
第四章 花果小学课堂制度文化的组织系统 | 第32-57页 |
一、规则的制订与执行 | 第32-47页 |
(一) 外铄型课堂制度文化 | 第32-39页 |
1、教师的权威 | 第32-35页 |
2、家长的教养方式 | 第35-37页 |
3、学生的服从与抗拒 | 第37-39页 |
(二) 内发型课堂制度文化 | 第39-44页 |
1、“很舒服的美术课” | 第39-41页 |
2、刚大学毕业的女教师 | 第41-43页 |
3、现实中的困境 | 第43-44页 |
(三) 两种课堂制度文化的总结与评价 | 第44-47页 |
二、规则的养成与遵守 | 第47-57页 |
(一) 学前班的纪律训练课 | 第47-48页 |
(二) 正面的管理方式 | 第48-50页 |
(三) 负面的惩罚措施 | 第50-57页 |
1、体罚 | 第50-54页 |
(1) 学生说: 教室里每天发生的事情 | 第50-51页 |
(2) 教师说: “作为教师的威严” | 第51-52页 |
(3) 家长说: “请老师好好管教孩子” | 第52-54页 |
2、心罚: 教室里的特殊位置 | 第54-57页 |
第五章 花果小学课堂制度文化的观念系统 | 第57-65页 |
一、师道尊严的教师观 | 第58-61页 |
二、支配顺从的家庭孝文化 | 第61-62页 |
三、性恶论的学生观 | 第62-63页 |
四、外在控制的苦学观 | 第63-65页 |
结束语: 宗法等级社会的历史痕迹与课堂制度文化的转型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后记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