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曹禺前期剧作中的启蒙主义精神
前言 | 第1-9页 |
上篇 启蒙的起源、发生及演变 | 第9-19页 |
一、启蒙在西方的起源和发生 | 第9-13页 |
(一) 个人主义是启蒙的一维 | 第10-11页 |
(二) 理性主义是启蒙精神的另一维 | 第11-12页 |
(三) 启蒙的本质 | 第12-13页 |
二、启蒙在中国的发生和演变 | 第13-19页 |
(一)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核心 | 第13-14页 |
(二) 启蒙:从“救国”到“立人” | 第14-16页 |
(三) “五四”以后,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 | 第16-19页 |
1、“五四”时期的“启蒙” | 第16页 |
2、“五四”以后,救亡与启蒙的双重变奏 | 第16-19页 |
中篇 曹禺前期剧作中的启蒙主义精神 | 第19-46页 |
一、剧作文本中对个人主义的追求 | 第19-26页 |
(一) 对个人尊严的要求及自主意识的觉醒 | 第19-22页 |
(二) 对平等、自由及幸福的追求 | 第22-26页 |
二、剧作文本中的理性精神 | 第26-46页 |
(一) 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关注 | 第28-34页 |
1、对人性的诠释—挖掘作为“人”的复杂人性 | 第29-32页 |
2、生命力的张扬 | 第32-34页 |
(二) 对家族文化的批判 | 第34-38页 |
1、对父权的否定 | 第35页 |
2、人性的扼杀 | 第35-38页 |
(三) 对国民性的批判 | 第38-46页 |
1、对“国民性”的厘定 | 第38-41页 |
2、对国民性的批判 | 第41-46页 |
下篇 启蒙精神烛照下的曹禺 | 第46-57页 |
一、中国传统文化及外来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 第48-53页 |
(一) 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影响 | 第49-51页 |
(二) 道家哲学的自然人本精神的影响 | 第51-52页 |
(三) 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 第52-53页 |
二、曹禺后期剧作中启蒙主义精神的失落 | 第53-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