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绪论 | 第9-20页 |
| 第一章 新世纪以来校园戏剧的接受轨迹 | 第20-45页 |
| 第一节: (2000—2007)借助新平台,逐步扩大接受面和影响力 | 第21-30页 |
| 第二节: (2008—2019)走向广泛、多元和深入的接受新阶段 | 第30-45页 |
| 第二章 新世纪以来不同类型校园戏剧的接受 | 第45-75页 |
| 第一节 实验类校园戏剧的接受 | 第45-50页 |
| 第二节 经典类校园戏剧的接受 | 第50-57页 |
| 第三节 教育类校园戏剧的接受 | 第57-64页 |
| 第四节 原创类校园戏剧的接受 | 第64-70页 |
| 第五节 娱乐类校园戏剧的接受 | 第70-75页 |
| 第三章 新世纪以来校园戏剧观众的构成特点和审美心理 | 第75-85页 |
| 第一节 校园戏剧观众的构成特点 | 第75-78页 |
| 第二节 校园戏剧观众的审美心理 | 第78-85页 |
| 结语 | 第85-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5页 |
| 附录一: 新世纪以来国内校园戏剧的演出报道 | 第95-151页 |
| 附录二: 新世纪以来部分校园戏剧剧目展示 | 第151-164页 |
| 附录三: 扬州大学校园戏剧现状的问卷调查 | 第164-16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68-169页 |
| 致谢 | 第169-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