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科学基础理论论文--建筑空间理论论文

建筑群体空间的文化传承

第一章 绪论第1-14页
 1.1 选题的缘由和背景第8-10页
 1.2 研究的主题及意义第10-11页
 1.3 相关基本概念第11-14页
  1.3.1 建筑群体空间的概念第11页
  1.3.2 文化与文明第11-12页
  1.3.3 建筑文化第12页
  1.3.4 建筑与文化传承第12-14页
第二章 中国建筑群体的传统类型第14-21页
 2.1 宫殿第14-16页
  2.1.1 历史发展第14-16页
  2.1.2 类型特征第16页
 2.2 坛庙第16-17页
 2.3 宗教建筑第17-18页
  2.3.1 佛寺第17页
  2.3.2 道观第17-18页
  2.3.3 清真寺第18页
 2.4 住宅第18-19页
 2.5 园林第19-21页
第三章 传统建筑群体空间形成的根源探索第21-39页
 3.1 社会根源第21-22页
 3.2 儒家思想第22-26页
  3.2.1 儒学简述第22页
  3.2.2 儒家与“礼”制第22-25页
  3.2.3 儒家与中庸第25-26页
 3.3 道家哲学第26-35页
  3.3.1 道家哲学简述第26-27页
  3.3.2 道家所认同的空间形态第27-28页
  3.3.3 道法自然第28-29页
  3.3.4 道家与阴阳学说第29-31页
  3.3.5 道家与“气”第31-35页
 3.4 风水第35-39页
  3.4.1 风水溯第35页
  3.4.2 风水与选址第35-36页
  3.4.3 风水与建筑群体布局第36-39页
第四章 建筑群体空间的文化体现第39-52页
 4.1 人对建筑群体空间的文化体验第39-41页
 4.2 建筑外部空间单元的文化体现第41-46页
  4.2.1 建筑外部空间单元中文化的静态属性第41-44页
  4.2.2 建筑外部空间单元中文化的动态属性第44-46页
 4.3 建筑群体空间组合的文化体现第46-51页
  4.3.1 在空间组合主从关系上的文化体现第46-49页
  4.3.2 在空间层次上的文化体现第49-51页
 4.4 建筑群体空间的文化体现结构图第51-52页
第五章 建筑群体空间中的文化传承第52-63页
 5.1 对文化传承的理解第52页
 5.2 城市文化的结构及多元性第52-54页
 5.3 文化多元性对建筑群体空间创作的影响第54-57页
 5.4 如何从文化角度切入创作主题第57-63页
  5.4.1 民族地域文化与建筑群体的关系第57-58页
  5.4.2 对建筑群体空间使用主体的文化分析第58-59页
  5.4.3 建筑群体中文化与功能的关系第59-60页
  5.4.4 创建“礼”“乐”同构的和谐空间第60-63页
第六章 建筑群体空间文化体现设计模式探讨第63-71页
 6.1 几类个案的设计剖析第63-69页
  6.1.1 重庆长寿区中学高中部新校区第63-65页
  6.1.2 南充丽江花园第65-67页
  6.1.3 绵阳九洲国际软件园概念性规划第67-69页
 6.2 建筑群体空间文化体现设计模式探讨第69-71页
结语第71-72页
致谢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图录第77-8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半刚性基层快速修补材料研究
下一篇:欠平衡钻井流体动力学参数计算理论及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