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30页 |
·茶树中咖啡碱的研究进展 | 第13-19页 |
·茶树体内咖啡碱的生物合成 | 第13-16页 |
·咖啡碱对人体的副作用 | 第16-17页 |
·茶叶中脱咖啡碱的方法 | 第17-19页 |
·茶树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农杆菌介导茶树遗传转化 | 第20页 |
·基因枪介导茶树遗传转化 | 第20-21页 |
·反义RNA技术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反义RNA的发现 | 第21页 |
·反义RNA技术的原理 | 第21-22页 |
·反义RNA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22-24页 |
·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 dsRNA)技术及应用 | 第24-27页 |
·dsRNA技术的发明及原理 | 第24-26页 |
·dsRNA介导的转基因沉默的特点 | 第26页 |
·dsRNA介导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的其它生物学功能 | 第26页 |
·dsRNA技术的应用 | 第26-27页 |
·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茶树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30-4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0-32页 |
·植物材料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8页 |
·不同灭菌方式对外植体污染率及成活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不同培养基对茶树叶片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33-34页 |
·叶柄外植体的离体培养 | 第34-35页 |
·茎段的离体培养 | 第35-37页 |
·茶树未成熟子叶及成熟子叶的离体培养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8-40页 |
·茶树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38页 |
·茶树组织培养的器官分化情况 | 第38-39页 |
·从茶树子叶诱导体细胞胚 | 第39-40页 |
·茶树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变问题 | 第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cDNA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42-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9页 |
·材料 | 第42页 |
·方法 | 第42-49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49-57页 |
·茶树叶片总RNA的提取鉴定 | 第49-50页 |
·TCS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 | 第50页 |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0-51页 |
·TCS cDNA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51-57页 |
·讨论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cDNA在烟草中的表达 | 第58-7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6页 |
·材料 | 第58页 |
·方法 | 第58-6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6-73页 |
·茶树咖啡碱合成酶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 | 第66-67页 |
·表达咖啡碱合成酶的中间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7页 |
·三亲杂交法制备转化工程菌 | 第67-68页 |
·烟草叶片再生体系的优化 | 第68-69页 |
·叶盘法转化烟草叶片 | 第69-70页 |
·转基因烟草的PCR鉴定和Southern blotting鉴定 | 第70-71页 |
·转基因烟草植株RT-PCR鉴定和Northern blotting | 第71-72页 |
·转基因烟草植株CS酶活性 | 第72-73页 |
·转基因烟草中咖啡碱的测定 | 第73页 |
·讨论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茶树中咖啡碱合成酶基因的反义抑制及dsRNA抑制 | 第75-8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5-79页 |
·材料 | 第75-76页 |
·方法 | 第76-79页 |
·结果 | 第79-86页 |
·茶树咖啡碱合成酶cDNA部分片段的克隆 | 第79-80页 |
·TCS反义RNA中间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80-81页 |
·TCS反义RNA中间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 | 第81页 |
·TCS dsRNA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81-83页 |
·表达载体向农杆菌的转化 | 第83-84页 |
·农杆菌介导的茶树遗传转化及转化体的鉴定 | 第84-86页 |
·讨论 | 第86-88页 |
·关于应用RNA技术培育低咖啡碱茶树 | 第86页 |
·关于dsRNA表达载体pBI-dsTCS的构建策略 | 第86-87页 |
·农杆菌介导的茶树遗传转化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2页 |
致 谢 | 第102-103页 |
附录1 中英文缩写与注释 | 第103-104页 |
附录2 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录的TCS序列比对图 | 第104-107页 |
作者简介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