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煤与瓦斯突出概述 | 第12页 |
·当前预防煤与瓦斯突出的科学研究与现场实践现状分析 | 第12-13页 |
·课题与挑战 | 第13页 |
·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存在的问题与需求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6-20页 |
2 瓦斯地质信息的系统分类与获取 | 第20-40页 |
·信息 | 第20-24页 |
·信息的概念 | 第20-21页 |
·信息的运动模型 | 第21-23页 |
·瓦斯地质信息获取的基本要求与内容 | 第23-24页 |
·瓦斯地质学研究 | 第24-25页 |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 | 第24页 |
·瓦斯地质概述 | 第24-25页 |
·瓦斯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页 |
·影响和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瓦斯、地质信息 | 第25-32页 |
·影响瓦斯赋存的瓦斯、地质因素 | 第25-28页 |
·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瓦斯、地质条件 | 第28-32页 |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信息 | 第32-33页 |
·区域预测 | 第32页 |
·工作面预测 | 第32-33页 |
·基于煤与突出预测瓦斯地质信息的系统分析 | 第33-37页 |
·系统分析的原理 | 第33-34页 |
·瓦斯地质信息的系统分类 | 第34-36页 |
·瓦斯地质信息的获取 | 第36-37页 |
·获取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理论知识信息的重要性分析 | 第37-40页 |
3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的方法研究 | 第40-72页 |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的意义 | 第40页 |
·瓦斯地质区划论 | 第40-43页 |
·瓦斯地质区划论的基本观点 | 第40-41页 |
·瓦斯地质区划的基本原则 | 第41页 |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方案 | 第41-43页 |
·事故树分析法 | 第43-50页 |
·事故树分析法简介 | 第43-47页 |
·事故树的定性、定量分析 | 第47-50页 |
·基于事故树分析的煤与瓦斯突出影响和控制因素研究 | 第50-56页 |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树分析通用模型的构建 | 第50-51页 |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树最小割集的获取 | 第51-53页 |
·影响和控制煤与瓦斯突出主导因素的确定 | 第53-56页 |
·ANN非线性映射B-P算法 | 第56-59页 |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 第56-57页 |
·ANN模型的算法与原理 | 第57-59页 |
·基于BP模型的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研究 | 第59-70页 |
·预测方案及其可行性分析 | 第59页 |
·瓦斯地质因素的定量化研究 | 第59-62页 |
·输入、输出向量的确定与指标量化 | 第62页 |
·输入、输出向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 第62-64页 |
·BP算法学习原理和步骤 | 第64-66页 |
·基于ANN的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及效果检验 | 第66-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4 瓦斯地质变量信息的空间表达研究 | 第72-84页 |
·瓦斯地质变量信息空间表达的意义 | 第72-73页 |
·瓦斯地质变量的概念和特征 | 第72-73页 |
·瓦斯地质变量信息空间表达的意义与内容 | 第73页 |
·瓦斯地质变量趋势面拟合的原理与方法 | 第73-78页 |
·曲线拟合的最小二乘法 | 第73-74页 |
·趋势面拟合原理 | 第74页 |
·瓦斯地质变量的趋势面模拟 | 第74-77页 |
·瓦斯地质变量趋势面模拟解算与优化 | 第77-78页 |
·瓦斯地质变量信息空间表达的实现 | 第78-84页 |
·研究区域的网格剖分 | 第78-79页 |
·瓦斯地质变量离散数据的网格化 | 第79-80页 |
·瓦斯地质变量信息空间表达的两种方法 | 第80-84页 |
5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信息系统开发方案的确定 | 第84-98页 |
·信息系统概述 | 第84-86页 |
·信息系统的概念 | 第84-85页 |
·信息系统的发展 | 第85-86页 |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 第86-88页 |
·信息系统的生存周期 | 第86-87页 |
·原型法开发过程 | 第87-88页 |
·数据库设计方法 | 第88-90页 |
·数据库系统 | 第88-89页 |
·数据库设计 | 第89-90页 |
·系统设计 | 第90-93页 |
·系统设计目标 | 第90-91页 |
·代码设计 | 第91-92页 |
·输入与输出设计 | 第92页 |
·模决设计 | 第92-93页 |
·信息系统开发方式与软件工具 | 第93-98页 |
·矿井瓦斯地质图与GIS | 第93-95页 |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式及软件工具的选择 | 第95-98页 |
6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信息系统的开发 | 第98-124页 |
·创建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信息系统的设计 | 第98-103页 |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信息系统开发的目标和要求 | 第98-99页 |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信息系统的分析 | 第99-103页 |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信息系统的数据特征和表示方法 | 第103-106页 |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数据信息的来源与分类 | 第103页 |
·瓦斯突出煤体的数据特征 | 第103-104页 |
·瓦斯突出煤体空间数据的表示方法 | 第104-106页 |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管理 | 第106-109页 |
·瓦斯突出煤体信息的特点 | 第107页 |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的类型及管理 | 第107-108页 |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信息系统属性数据的管理 | 第108-109页 |
·瓦斯突出煤体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109-116页 |
·数据编码 | 第109-112页 |
·MapInfo的数据组织 | 第112-114页 |
·瓦斯突出煤体空间数据库的建立 | 第114-116页 |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理论信息的特点与管理 | 第116-118页 |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理论信息的特点 | 第116-117页 |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理论知识库的框架和规则模型 | 第117-118页 |
·应用系统的开发 | 第118-124页 |
·MAPX开发技术简介 | 第118-122页 |
·VB与MAPX的集成开发 | 第122-124页 |
7 淮北芦岭矿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信息系统的实现 | 第124-140页 |
·目标区域简介 | 第124页 |
·矿井瓦斯地质信息图子系统 | 第124-129页 |
·矿井瓦斯地质信息图的初始化 | 第124-128页 |
·瓦斯地质空间对象的绘制与编辑 | 第128页 |
·瓦斯地质属性信息的编辑与查询 | 第128-129页 |
·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决策支持子系统 | 第129-140页 |
·瓦斯地质理论知识的获取与更新 | 第129-130页 |
·瓦斯地质信息的专题图分析 | 第130-134页 |
·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树分析 | 第134-135页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 | 第135-136页 |
·瓦斯地质变量的趋势分析 | 第136-140页 |
8 结论与建议 | 第140-144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0-141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141-144页 |
致谢 | 第144-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2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52-154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得奖情况 | 第152-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