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K边界技术在Purex流程中的应用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 1.引言 | 第6-12页 |
| 1.1 研究混合式K边界技术的目的和意义 | 第6-8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水平 | 第8-10页 |
| 1.3 本工作的目标和解决的问题 | 第10-12页 |
| 2.基本原理 | 第12-27页 |
| 2.1 Purex流程及首端溶解液特性 | 第13-16页 |
| 2.2 测量系统 | 第16-18页 |
| 2.2.1 X光源产生器 | 第16-17页 |
| 2.2.2 样品传输装置 | 第17-18页 |
| 2.2.3 探测器及数据获取分析系统 | 第18页 |
| 2.3 KED测量技术 | 第18-22页 |
| 2.4 XRF测量技术 | 第22-24页 |
| 2.5 HKED测量技术 | 第24-27页 |
| 3.实验装置改进及若干影响因素研究 | 第27-35页 |
| 3.1 硬件改进 | 第27-28页 |
| 3.2 测量精密度实验 | 第28-30页 |
| 3.2.1 KED样品池实验 | 第28-29页 |
| 3.2.2 XRF样品池实验 | 第29-30页 |
| 3.3 TBP、酸度影响实验 | 第30-33页 |
| 3.3.1 TBP、酸度对KED测量影响 | 第31-32页 |
| 3.3.2 TBP、酸度对XRF测量影响 | 第32-33页 |
| 3.4 电流强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 3.4.1 对KED测量影响 | 第33页 |
| 3.4.2 对XRF测量影响 | 第33-34页 |
| 3.5 样品池位置的影响 | 第34页 |
| 3.6 取样量下限确定 | 第34-35页 |
| 4.分析软件介绍 | 第35-39页 |
| 4.1 KED测量 | 第35-36页 |
| 4.2 XRF测量 | 第36页 |
| 4.3 HKED测量 | 第36-37页 |
| 4.4 通用解谱程序 | 第37-38页 |
| 4.5 软件调试和检验 | 第38-39页 |
| 5.刻度技术研究 | 第39-49页 |
| 5.1 KED刻度 | 第39-41页 |
| 5.1.1 U-KED刻度 | 第39-41页 |
| 5.1.2 Pu-KED刻度 | 第41页 |
| 5.2 XRF刻度 | 第41-44页 |
| 5.2.1 U-XRF刻度 | 第41-43页 |
| 5.2.2 Pu-XRF刻度 | 第43-44页 |
| 5.3 HKED刻度 | 第44-49页 |
| 5.3.1 第一次HKED(1~(st))刻度 | 第44-46页 |
| 5.3.2 第二次HKED(2~(nd))刻度 | 第46-49页 |
| 6.混合式K边界技术应用 | 第49-64页 |
| 6.1 含Th杂质的Pu样品分析 | 第51-54页 |
| 6.2 冷铀波动实验 | 第54-56页 |
| 6.3 1AF料液的配制 | 第56-58页 |
| 6.4 一循环样品 | 第58-61页 |
| 6.5 二循环样品 | 第61-64页 |
| 7.结论 | 第64-65页 |
| 8.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