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我国经济犯罪罪状设计的评析 | 第1-29页 |
经济犯罪中的法条竟合问题研究 | 第9-16页 |
一、 法条竟合理论的简述 | 第9-10页 |
二、 经济犯罪刑法中法条竞合的考察 | 第10-12页 |
(一) 种类犯罪内具体犯罪之间的法条竞合 | 第10-11页 |
(二) 类罪之间的法条竞合 | 第11页 |
(三) 在整个刑法分则犯罪之间的法条竞合 | 第11-12页 |
三、 法条竞合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12-14页 |
(一) 经济犯罪法条竞合的社会原因 | 第12-13页 |
(二) 经济犯罪法条竞合的立法技术原因 | 第13-14页 |
四、 法条竞合现象对于经济犯罪立法的启发 | 第14-16页 |
经济犯罪中的情节犯问题研究 | 第16-24页 |
一、 中西方关于“情节”的差异及原因 | 第16-19页 |
二、 对“情节”适用机制的评析 | 第19-24页 |
(一) 司法适用中“情节”的境遇 | 第19-20页 |
(二) “境遇”根源的探究:对立法的崇拜 | 第20-22页 |
(三) 对“境遇”苦果的分析 | 第22-24页 |
经济犯罪中空白罪状问题研究 | 第24-29页 |
一、 空白罪状之于经济犯罪 | 第24-27页 |
(一) 经济犯罪中空白罪状大量存在的功能 | 第24-25页 |
(二) 经济犯罪中的空白罪状与罪刑法定原则之间冲突的有无 | 第25-27页 |
二、 经济犯罪中的空白罪状:人权保障和社会保护冲突的产物 | 第27-29页 |
中篇 经济犯罪刑罚设置的评析 | 第29-38页 |
经济犯罪中死刑问题的研究 | 第29-33页 |
一、 经济犯罪中死刑大量存在的根据 | 第29-30页 |
二、 对经济犯罪中适用死刑根据的反驳 | 第30-33页 |
(一) 报应主义不能成为经济犯罪中适用死刑的根据 | 第30-31页 |
(二) 功利主义不能成为经济犯罪适用死刑的根据 | 第31-32页 |
(三) 经济犯罪的成因决定了死刑不应被适用 | 第32-33页 |
经济犯罪中罚金刑的评析 | 第33-37页 |
一、 罚金刑的主附之争 | 第34-36页 |
(一) 在经济犯罪中将罚金刑提升为主刑的理由 | 第34页 |
(二) 对该理由的分析 | 第34-36页 |
二、 对单位犯罪规定罚金数额幅度必要性之争 | 第36页 |
三、 罚金易科制度设立必要性之争 | 第36-37页 |
经济犯罪中资格刑问题评析 | 第37-38页 |
一、 经济犯罪中资格刑的完善 | 第37-38页 |
二、 对资格刑过剩问题的分析 | 第38页 |
下篇 将来立法形式的展望--经济附属刑法的完善 | 第38-51页 |
一、 采用经济附属刑法的原因 | 第39-42页 |
(一) 经济犯罪与刑法典之间的矛盾 | 第39-40页 |
(二) 该矛盾几种解决方式的评析 | 第40-42页 |
二、 附属刑法优劣比较分析 | 第42-44页 |
(一) 附属刑法优点一览 | 第42-43页 |
(二) 附属刑法的弊端以及制度设计上的应对 | 第43-44页 |
三、 附属刑法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44-47页 |
(一) 目前附属刑法的立法模式 | 第44-45页 |
(二) 对该模式评析及应有的选择 | 第45-47页 |
四、 本文构想下的附属刑法规范相关问题分析 | 第47-49页 |
(一) 附属刑法中刑罚的设置及法律责任竞合问题的处理原则 | 第47-48页 |
(二) 附属刑法的设置对于目前经济犯罪立法中有关问题的缓解 | 第48-49页 |
五、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