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国有企业改革的演进及监督问题 | 第10-15页 |
一、 国有企业经营权层面的改革(1979-1986年) | 第10-11页 |
二、 国企改革向所有权层面过渡(1987-1992年) | 第11-12页 |
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1992年-现在) | 第12-15页 |
第二章 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 | 第15-26页 |
一、 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一般分析 | 第15-17页 |
(一) 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 第15-16页 |
(二) 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激励不相容 | 第16-17页 |
(三) 所有者和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结果所负责任的不对等 | 第17页 |
二、 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特殊性 | 第17-21页 |
(一) 国有企业过长的委托代理链条往往导致了所有者监督的弱化甚至缺位 | 第18-19页 |
(二) 国有资产委托代理链条的冗长极易导致委托风险 | 第19-20页 |
(三) 国有企业政策性负担所导致的预算软约束是所有者监督对企业经营者无实质性制约手段的重要原因 | 第20-21页 |
(四) 在我国传统国有企业,分散所有权又形成了一个监督的外部性问题 | 第21页 |
三、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博弈分析 | 第21-26页 |
第三章 公司治理结构中监督机制的国际借鉴 | 第26-31页 |
一、 美国公司监管机制的特点 | 第26-28页 |
二、 日本公司监管机制的特点 | 第28-29页 |
三、 德国公司监管机制的特点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完备国有企业监督环境的政策建议 | 第31-47页 |
一、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中所有者监督的强化 | 第31-35页 |
(一) 财务总监制 | 第33-34页 |
(二) 稽查特派员制度 | 第34-35页 |
二、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中公司内部监督的完善 | 第35-39页 |
(一) 完善监事会的企业经营监督作用 | 第35-37页 |
(二) 加强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保证监督作用 | 第37-38页 |
(三) 发挥企业职代会的利益协调监督作用 | 第38-39页 |
三、 国有企业外部市场监督体系的构建 | 第39-42页 |
(一)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外部市场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二) 国有企业外部市场监督体系的加强 | 第41-42页 |
四、 发挥银行监督作用 | 第42-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