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4页 |
导言 | 第14-38页 |
一、文献回顾与述评 | 第14-23页 |
二、课题研究现状 | 第23-31页 |
三、研究目的、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31-38页 |
第一章 电影话语分析理论:定义辨析与语境梳理 | 第38-108页 |
第一节 话语与电影话语 | 第38-42页 |
第二节 中国青年导演电影话语的语境 | 第42-79页 |
第三节 话语主体:三地青年电影导演的群落划分与话语特征 | 第79-108页 |
第二章 历史话语再读:宏大叙事与主体重塑 | 第108-140页 |
第一节 宏大叙事历史观映照下的话语调和 | 第108-114页 |
第二节 文化自审情结投射下的话语混淆 | 第114-124页 |
第三节 文化消费法则支配下的话语背离 | 第124-132页 |
第四节 文化融合语境下的历史话语加工 | 第132-140页 |
第三章 写实话语建构:两种外壳与一脉悲歌 | 第140-185页 |
第一节 “社会写实”的当代话语表现 | 第144-148页 |
第二节 视听话语:写实影像的叙事技巧与艺术表现 | 第148-163页 |
第三节 萎缩的生存镜像,三地电影的话语价值 | 第163-185页 |
第四章 都市意义生产:双重镜像与空间变奏 | 第185-234页 |
第一节 扑朔迷离的双重镜像 | 第185-195页 |
第二节 双重都市话语中的空间变奏 | 第195-222页 |
第三节 话语指征下的“城市病症” | 第222-234页 |
第五章 青春母题书写:叛逆逻辑与多棱视角 | 第234-269页 |
第一节 毁灭性叛逆的青春话语 | 第235-244页 |
第二节 荒诞与残酷,两种青春话语的对立 | 第244-254页 |
第三节 从压抑到爆发,台湾青春话语的演变 | 第254-269页 |
第六章 本土营销与海外传播:商业语境与全球视野 | 第269-304页 |
第一节 本土营销的传播策略与社会意识 | 第269-290页 |
第二节 青年导演电影话语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突围 | 第290-304页 |
结语 | 第304-305页 |
参考文献 | 第305-31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311-31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 第312-313页 |
后记 | 第3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