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目录 | 第9-12页 |
| 英文缩略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16页 |
| ·雷公藤类药物抗炎作用 | 第13-14页 |
| ·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 第13页 |
| ·对细胞分泌 PGE 的影响 | 第13页 |
| ·雷公藤中微 A 元素锌的作用 | 第13-14页 |
| ·雷公藤类药物免疫调节作用 | 第14-15页 |
| ·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第14页 |
| ·对天然杀伤细胞的影响 | 第14页 |
| ·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14-15页 |
| ·对体液免疫的影响 | 第15页 |
| ·雷公藤类药物对糖尿病并发症 DN 的作用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 | 第16-19页 |
| ·实验动物 | 第16页 |
| ·药物及试剂 | 第16-17页 |
| ·实验试剂及配制 | 第17-18页 |
| ·柠檬酸缓冲液的配制(供配置 STZ 溶液时使用) | 第17页 |
| ·STZ 溶液配制 | 第17页 |
| ·雷公藤甲素药物的配制 | 第17页 |
| ·雷公藤乙素药物的配制 | 第17页 |
| ·缬沙坦药物的配制 | 第17页 |
| ·枸橼酸缓冲液的配制(供免疫组化实验使用) | 第17页 |
| ·PBS 缓冲液的配置(供保留动物标本时使用) | 第17-18页 |
| ·PBS 缓冲液的配置(供免疫组化实验使用) | 第18页 |
| ·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剂的配置 | 第18页 |
| ·主要仪器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实验方法 | 第19-24页 |
| ·动物分组 | 第19页 |
| ·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19页 |
| ·动物给药方法 | 第19-20页 |
| ·检测指标 | 第20-23页 |
| ·尿生化指标检测 | 第20页 |
| ·血生化指标检测 | 第20页 |
| ·其他生化指标检测 | 第20-23页 |
| ·统计方法 | 第23-24页 |
| 第四章 实验结果 | 第24-44页 |
| ·实验中 DN 大鼠的一般情况 | 第24-25页 |
| ·大鼠尿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 第25-30页 |
| ·大鼠 24h 尿蛋白定量结果分析 | 第25-27页 |
| ·大鼠 24h 尿量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 ·大鼠体液蛋白定量结果分析 | 第29-30页 |
| ·大鼠血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 第30-34页 |
| ·血糖检测结果 | 第30-32页 |
| ·血清中 BUN、CREA 值的检测结果 | 第32-33页 |
| ·血清中 TG、CHOL 值的检测结果 | 第33-34页 |
| ·VEGF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 第34-35页 |
| ·TGF-β1 酶联免疫检测结果 | 第35-37页 |
| ·病理 HE 检测结果 | 第37-40页 |
| ·实验对照组 | 第37-38页 |
| ·空白实验组 | 第38页 |
| ·雷公藤乙素和雷公藤甲素联合治疗组 | 第38-39页 |
| ·雷公藤乙素和缬沙坦联合治疗组 | 第39页 |
| ·缬沙坦治疗组 | 第39-40页 |
| ·HPLC 检测结果 | 第40-44页 |
| ·雷公藤乙素和雷公藤甲素标准品色谱图 | 第40-41页 |
| ·药物在肾组织内的积累 | 第41-42页 |
| ·药物在血清中的积累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讨论 | 第44-49页 |
| ·STZ 在动物模型中的作用 | 第44-45页 |
| ·雷公藤乙素对 DN 的作用机制 | 第45-46页 |
| ·TGFβ1 对 DN 的作用机制 | 第46-47页 |
| ·VEGF 对 DN 的作用机制 | 第47-48页 |
| ·结果与展望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 文献综述 | 第56-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