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9页 |
导论 | 第9-15页 |
一、 选题背景和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二、 重点研究内容与主要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三、 论文逻辑框架 | 第12-13页 |
四、 创新内容与不足之处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理论和评述 | 第15-31页 |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规律 | 第15-18页 |
一、 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 | 第15页 |
二、 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特性 | 第15-16页 |
三、 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 | 第16-17页 |
四、 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模型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演进 | 第18-25页 |
一、 国际直接投资的早期理论 | 第18-19页 |
二、 国际直接投资的微观理论 | 第19-22页 |
三、 国际直接投资的宏观理论 | 第22-24页 |
四、 国际直接投资的综合理论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国际证券投资理论的演进 | 第25-31页 |
一、 古典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 第25页 |
二、 现代国际证券投资理论 | 第25-31页 |
第二章 国际资本流动对证券市场作用的机制分析 | 第31-48页 |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影响证券市场的一般途径 | 第31-37页 |
一、 国际资本流动对证券市场影响的直接作用机制 | 第31-32页 |
二、 国际资本流动对证券市场影响的间接途径 | 第32-37页 |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中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征及发展趋势 | 第37-41页 |
一、 经济全球化中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征 | 第37-40页 |
二、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趋势 | 第40-41页 |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对国际证券市场的影响 | 第41-48页 |
一、 国际证券市场规模迅速扩张 | 第41-42页 |
二、 证券市场自由化、国际化的兴起 | 第42-43页 |
三、 全球证券市场合纵联横 | 第43-44页 |
四、 单一的股票市场走向金融超级市场 | 第44-45页 |
五、 证券市场趋向电子化、虚拟化 | 第45-46页 |
六、 证券业的混业经营与证券机构巨型化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国外证券市场国际化模式的比较 | 第48-72页 |
第一节 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内涵和度量 | 第48-52页 |
一、 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内涵 | 第48-50页 |
二、 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度量 | 第50-52页 |
第二节 成熟证券市场国际化模式 | 第52-60页 |
一、 美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 | 第52-54页 |
二、 英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 第54-56页 |
三、 日本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 第56-59页 |
四、 成熟证券市场国际化模式的探讨 | 第59-60页 |
第三节 新兴证券市场国际化模式 | 第60-67页 |
一、 智利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 | 第60-62页 |
二、 台湾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 | 第62-65页 |
三、 新兴证券市场国际化模式的探讨 | 第65-67页 |
第四节 证券市场国际化模式及一般规律 | 第67-72页 |
一、 证券市场国际化模式 | 第67-68页 |
二、 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一般规律 | 第68-72页 |
第四章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作用机制 | 第72-94页 |
第一节 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状况 | 第72-81页 |
一、 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的状况 | 第72-78页 |
二、 国际资本进入中国证券市场的途径 | 第78-81页 |
第二节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证券市场联动性的影响 | 第81-84页 |
一、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联动性的趋势 | 第81-82页 |
二、 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联动性的实证分析 | 第82-84页 |
第三节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证券市场波动性的影响 | 第84-86页 |
一、 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供应的影响 | 第84-86页 |
二、 货币供应量与证券市场的波动 | 第86页 |
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证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 第86-90页 |
一、 中国证券市场的流动性 | 第86-88页 |
二、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证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 第88-90页 |
第五节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证券市场效率的影响 | 第90-94页 |
一、 中国证券市场的效率 | 第90-91页 |
二、 国际资本流动对中国证券市场效率的影响 | 第91-94页 |
第五章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模式选择 | 第94-115页 |
第一节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展及其必然性 | 第94-103页 |
一、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展 | 第94-100页 |
二、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必然性 | 第100-103页 |
第二节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目标、阶段和基本原则 | 第103-107页 |
一、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目标和阶段 | 第103-104页 |
二、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基本原则 | 第104-107页 |
第三节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模式选择 | 第107-115页 |
一、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模式 | 第107-108页 |
二、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过渡性安排 | 第108-112页 |
三、 B股市场在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中的定位 | 第112-115页 |
第六章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制约因素 | 第115-131页 |
第一节 证券市场环境的制约 | 第115-120页 |
一、 资本账户的制约 | 第115-118页 |
二、 汇率制度的制约 | 第118-119页 |
三、 利率制度的制约 | 第119-120页 |
第二节 证券市场制度的制约 | 第120-123页 |
一、 体制缺陷 | 第120-122页 |
二、 规则缺陷 | 第122-123页 |
第三节 证券市场结构的制约 | 第123-126页 |
一、 市场层次结构 | 第123-124页 |
二、 股权结构 | 第124-125页 |
三、 投资者结构 | 第125-126页 |
第四节 证券市场机制的制约 | 第126-131页 |
一、 价格形成机制 | 第126-128页 |
二、 约束和激励机制 | 第128-129页 |
三、 上市公司退出机制 | 第129-131页 |
第七章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中金融危机的防范 | 第131-152页 |
第一节 证券市场国际化中的金融危机 | 第131-134页 |
一、 证券市场风险界定 | 第131页 |
二、 证券市场的泡沫风险 | 第131-133页 |
三、 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 | 第133-134页 |
第二节 证券市场国际化中金融危机的传递机制 | 第134-138页 |
一、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危机传染的一般性分析 | 第135页 |
二、 金融危机传导的介质和渠道 | 第135-138页 |
第三节 新兴国际化证券市场金融危机的实证分析 | 第138-141页 |
一、 固定汇率对新兴国际化证券市场的影响 | 第138-139页 |
二、 金融体系健康与否直接决定危机能否蔓延 | 第139-140页 |
三、 重视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时序和配套政策 | 第140-141页 |
第四节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中防范金融危机的对策 | 第141-152页 |
一、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面临的风险 | 第141-144页 |
二、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中防范金融危机的对策 | 第144-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152-156页 |
一、 中文部分 | 第152-154页 |
二、 英文部分 | 第154-156页 |
后记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