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计算机仿真论文

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性能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34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电液负载仿真台的工作原理及组成第12-13页
   ·国内外电液负载仿真台发展概况第13-30页
     ·影响电液负载仿真台的主要技术问题第14-15页
     ·主要技术问题的解决办法第15-24页
     ·国内外电液负载仿真台发展现状第24-30页
   ·主要技术评价指标第30-32页
   ·论文的主要工作第32-34页
第2章 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性能分析第34-51页
   ·引言第34页
   ·加载系统的数学模型建立第34-41页
     ·动力元件的基本方程第35-37页
     ·其它方程第37-38页
     ·数学模型简化第38-41页
   ·动态特性分析第41-48页
     ·无扰加载特性第42-45页
     ·有扰加载特性第45-47页
     ·加载梯度和动态特性的关系第47-48页
   ·加载精度分析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3章 多余力产生的机理分析第51-65页
   ·引言第51页
   ·多余力的产生机理第51-59页
     ·多余力的定义及测量方法第51-53页
     ·多余力的产生极其分类第53-56页
     ·多余力与动力元件的关系第56-59页
   ·多余力的特点第59-61页
   ·多余力对控制性能的影响第61-63页
     ·多余力对系统频宽的影响第61-62页
     ·多余力对跟踪精度的影响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4章 电液负载仿真台性能补偿研究第65-81页
   ·引言第65页
   ·采用结构不变性原理消除多余力的分析第65-69页
     ·工作原理第65-68页
     ·特性分析第68-69页
   ·流量伺服阀和压力伺服阀的特性应用分析第69-74页
     ·在加载力控制方面的分析第70-73页
     ·在克服多余力干扰方面的分析第73-74页
   ·电液负载台双阀控制方案的可行性第74-80页
     ·单阀控制方案第75-77页
     ·流量伺服阀双阀控制方案第77-78页
     ·压力伺服阀和流量伺服阀双阀控制方案第78-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5章 半实物物理仿真加载台设计第81-90页
   ·引言第81页
   ·电液负载仿真台控制系统的组成第81-88页
     ·电液伺服阀的选用第82-85页
     ·力传感器极其标定第85-86页
     ·角位移传感器第86-87页
     ·DSP控制器及PCL-1800多功能数据采集卡第87-88页
   ·系统的控制界面第88-89页
     ·VisiDAQ软件第88页
     ·系统的控制界面第88-89页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6章 半实物物理仿真加载台的实验研究第90-106页
   ·引言第90页
   ·实验及测试系统构成第90-92页
   ·减摇鳍系统实验研究第92-93页
   ·加载系统实验研究第93-97页
     ·频率特性实验研究第93-95页
     ·加载系统的静态加载精度实验第95-96页
     ·加载系统的动态加载精度实验第96-97页
   ·压力阀控制加载系统的实验研究第97-99页
     ·消除多余力的实验研究第97-98页
     ·小加载梯度加载的实验研究第98-99页
   ·压力阀和流量阀双阀控制加载系统的实验研究第99-103页
     ·消除多余力的实验研究第100-101页
     ·小加载梯度加载的实验研究第101-103页
   ·减摇鳍实测水动力加载的实验验证第103-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6页
结论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7-119页
致谢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GV基因的克隆及EGV-DREB1A双价基因对玉米的遗传转化
下一篇:中短基线GPS解算中影响精度的因素研究